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210章 稱王準備(下)

 種光道看過始末,也應了下來,並沒有拒絕。 

 因為王三的規劃,暫且來說沒問題,種光道現在還沒徹底脫離民間,他是很清楚,王三這一脈的大同軍是靠什麼凝聚起來的。 

 單純的吃飽飯還不夠,王三已經在努力提振他這一脈大同軍內的榮譽感,但還需要時間扭轉思維。 

 所以,接下來就是組織大規模宣傳,整頓軍紀,組建巡捕(警察)、兵備(武裝部)、軍屯(農場)、建設兵團,四種補充軍事力量的框架。 

 拆分好了治安與農建之後,就是規定升遷方向和設定轉業方案,與大同軍退役制度進行嵌合。 

 然後接著就是加強軍隊內部的宣傳,尤其是之前說的,國人生活康泰為天命的說法。 

 錢糧現在他暫時不缺了,這一年劉芝已經將宣傳隊組建得差不多了,可以全力開始運轉了。 

 然後就是提高軍隊的退役待遇,轉業只是一部分,退役津貼、撫卹金、英雄之家、神靈冊封、牌坊賜予…… 

 王三寫了一堆,然後停筆,接著抬起頭:“來人,下令全縣各地,從今往後,牌坊除了朝廷下令,餘者不得自建。 

 並且,本朝將不再賜予讀書人牌匾,只賜予有功於天下的軍民。 

 同時要求所有的讀書人,每月一次,前往各地烈士陵園、英靈殿,祭拜為國捐軀,慷慨就義的軍人。” 

 王三寫完,這一次調整之後,就是將小軍團,變成大軍團,但採用什麼制度,王三還得跟軍中討論一下,尤其是員額、指揮體系等等。 

 於是王三就繼續忙了。 

 …… 

 而他的命令,在這幾天很快從高陵縣不斷外傳,可以說一石激起千層浪。 

 自有科舉以來的第一次,王三當眾下令,本朝不再因為科舉中第,就發牌坊的命令下來了。 

 赤裸裸的,白紙黑字,看得不少讀書人都有點恍惚。 

 但接著,這群讀書人,就被本地的老教諭,帶著離開了。 

 他們要去參與城外烈士陵園的修建。 

 王信在高陵縣這邊打了幾個月,戰死的烈士多達一千三百多人,可以說相當慘烈。 

 而這些人的陵墓,將成為接下來王三,用來彰顯本朝恩典的體現。 

 所以,境內除了還在中樞跟著種光道討論的讀書人外,剩下的全部被帶走了。 

 他們肩提手挑,將大量的條石,在冰上拉著走,一個兩個都累得夠嗆,但不能不幹。 

 因為,不幹,他們就是:心懷明廷,意圖謀反。 

 就算不用殺頭,也是要拿自己的命去賭未來的前途。 

 於是,他們再有多不甘,也只能憋著。 

 拉到了陵園,他們就有時間休息。 

 但休息的時候,他們會被要求坐在一座臺下,聽著上邊講述的“故事”。 

 “話說咱們王三爺,未來的新順大王,他本人一日做夢,發覺舊部託夢來哭求。 

 大王問緣何? 

 舊部哭曰:家裡出了災,死了數人,而上官卻不管他家人的死活,因此走投無路,只能借了判官的手段,來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