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鳥落舊林 作品

第134章 有所疑,亦有所答

 “有。但得存著。”王三手指微微敲定,那十萬石,是用來應急的。 

 接下來長達十年的旱情,需要賑災的地方太多了。 

 在崇禎末年玩運營思路的起義,還是在陝西,這是什麼地獄難度。 

 之前王三還沒覺得有問題。但現在,可就不一樣了。 

 因為旱情的發酵,還只是開春這段時間,他都嚇得將本來分給地方倉儲的一些糧食,直接下令用來做基建,不論挖井還是挖渠,還是修建水庫。 

 甚至工廠擴張的計劃,都被他停了七成,對餘的人力,全部投入地方的水利建設之中。 

 但還是不夠,自然徑流的水,很難被調動抬升河道,所以王三已經做好了決定。 

 十月左右,他要帶著一批人走一趟涇陽縣。 

 要抓王徵過來。 

 如今已經崇禎元年三月末,接下來王三將會轉向攻打洛川縣,然後策應陝北各地所有的諸般將。 

 五月,他要率軍直插延安府城,並在延安府城聚集自己放出去的所有勢力。 

 然後開始嘗試攻打延安城。 

 十月前攻不下來,那就要開始放人離開陝北,讓他們去寧夏,去山西,甚至去漢中,四川,商洛,河南,繼續擴大根據地。 

 聚散離合,才能不斷強壯。 

 吳志瞭解了概況,神情嚴肅:“學生知曉了,先生所交代,必將全力完成。” 

 “好!” 

 王三微微頷首,勉勵了幾句後就說:“忙了這麼久,去休息一下,若是覺得不累,思考總結一下這一次出使的得失,讓你未來發展更有規劃和脈絡。” 

 “是!”吳志躬身,剛想走,突然又想到了什麼道,“先生,此次我回歸路途,曾經聽到一個戴罪的勞改犯,對大同論嗤之以鼻,更言大同論表面上踢開了程朱理學,可實際上卻又離不開程朱理學,若是這麼發展下去,大概率會陷入內耗與分裂,學生只是好奇,先生可有解法?” 

 吳志好奇看著王三,發現王三絲毫沒有生氣,只是陷入了思考,也不驚擾。 

 片刻之後,王三說:“我且問你,大同論的核心是什麼?” 

 “自然是禮運大同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吳志不假思索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