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桐梧 作品

第三百五十八章 產生光學擬態效果

 雙方圍繞實驗設計、實驗材料準備、數據分析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確保了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

 成立之後的幾周內,聯合研究小組的工作進展順利。

 通過共享資源和相互學習,雙方都對“海藍晶”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尤其是在表面微結構的研究方面,通過高分辨率的電子顯微鏡觀察,團隊揭示了一些前所未知的結構特徵,為解釋“海藍晶”獨特的光學擬態效果提供了新的線索。

 與毛熊國科研團隊的合作正式展開,張恆和他的團隊開始接觸到了前所未有的研究資源和技術支持。

 這些新的支持和建議極大地加速了“海藍晶”的研究進程,為他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角和深入的洞察力。

 在一個典型的工作日早晨,張恆與團隊成員以及毛熊國的合作伙伴通過視頻會議討論最新的研究進展。

 “我們最近採用了一種先進的電子束蒸發技術來合成‘海藍晶’納米材料。”

 毛熊國的團隊領導伊萬諾夫教授介紹道:“這種方法可以在更低的溫度下實現精準的材料沉積,有助於保持‘海藍晶’獨特的晶體結構。”

 張恆聚精會神地聽著,隨後詢問:“這種技術是否能提高材料的均一性和穩定性?”

 “確實如此。”

 伊萬諾夫回答:“我們在初步實驗中觀察到,通過電子束蒸發法合成的‘海藍晶’納米材料顯示出比傳統方法更優異的光學性質和化學穩定性,這可能為實現其在光學擬態效果上的應用提供了新的可能。”

 接受了這一技術建議後,張恆的團隊立即著手進行實驗驗證。

 他們採用毛熊國團隊推薦的電子束蒸發技術,並對比了不同合成條件下“海藍晶”的性質。

 張恆團隊中的一位材料科學家,對此次實驗的結果表示興奮:“我們發現,調整蒸發過程中的能量密度和沉積速率,可以顯著改善納米材料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