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逆流 作品

第260章 旅順口前哨海戰

 旅順,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大明初創時,因山東人赴遼東均取道於此,成為旅途順路,故名旅順。 

 作為港口,旅順素以形勢險要,天然形勝著稱。 

 旅順港全稱大清旅順軍港基地,老百姓一般稱其為旅順口,西夷歷1880年,北虜光緒六年,即大明曆513年開始興建,直到大明曆523年,耗時近十年才完成建設,期間耗費白銀300多萬兩,動用勞工常年保持6000人左右,堪稱當時北虜第一大土木工程。 

 旅順港四周群山環抱,東有黃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島,山勢陡峭,不易攀登,對港口形成了天然的保護,作為北方唯一的不凍港,港區外口正面寬大,有著優良的錨泊地,內港不淤不凍、防風性能良好、淡水資源充足。 

 內港分為東西兩個港區,最多可靠泊各型戰艦一百餘艘,港口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包括碼頭、船塢、修理廠、倉庫、營房、電報房、水雷營、魚雷營、水陸醫院、攔水壩。 

 港口甫一建成,就成為當時世界五大軍港之一(米利堅珍珠港、倭寇橫須賀、露西亞海參崴、英吉利朴茨茅斯)。 

 旅順港不僅是北虜艦隊基地,更與大沽口作為北虜兩個海防要塞重地,對順天府一帶形成鉗形防衛態勢。 

 港口周邊山體和高地上修築了10餘座炮臺和40餘個堡壘,圍繞港區形成綿密的火力群,所有炮臺和堡壘都配有鐵絲網、陷阱、地雷和火力支撐點。 

 大明曆527年南北戰爭期間,大明艦隊也僅僅是在港區外海的老鐵山海域堵截北虜艦隊,莫敢掠其鋒芒。 

 朝鮮戰爭結束後,北虜針對圍攻仁川港外圍的月尾島炮臺吃虧,反倒是雷擊艦夜襲港區取得奇效的戰爭經驗,再次加強了旅順港炮臺陣地建設。 

 截止到大明曆537年初,北虜已經完成了圍繞港區開口向東南的新月形炮臺堡壘群,按照逆時針方向分別是電巖炮臺、黃金山炮臺、東雞冠山炮臺、模珠礁炮臺、老蠣咀炮臺、老蠣咀後炮臺、城頭山炮臺、饅頭山炮臺、蠻子營炮臺、西雞冠山(威遠)炮臺、老虎尾炮臺,這些炮臺附近,還建有若干小炮臺,彼此互相策應,形成前衛炮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