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壺醉 作品

第241章 這不就是臨時居住證

 “多謝王爺,”凌不語飛速回府,沐浴後換了衣衫才去驛站,碰頭的還是林正,兩人都算是熟人了,凌不語也不客氣:“他們又出什麼么蛾子?” 

 “這次應該是正事,市舶司也來人了,那邊的大人說是要與這幫西洋人解釋清楚貿易關稅的事,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林正說道:“來人姓呂,呂方,呂大人。” 

 哦,那就是讓自己做個單純的翻譯了,正好,自己剛入股了路青雲的海運船隊,也可以趁機瞭解一下相關政策。 

 凌不語進去的時候,那呂方明顯一臉的不爽,顯然沒把他放在眼裡,凌不語也不急,現在看在皇帝的面子上還能給自己臉色看的人可不多了。 

 “呂大人,這位就是凌大人了,也是我朝目前唯一一名懂得西洋語的大人。”林正故意強調道:“大人如今身兼三職,剛從工部趕過來。” 

 “是嗎?”呂方說道:“可卻還有時間沐浴?” 

 “身上有味前來見大人及外賓有失禮儀,”凌不語說道:“至於是什麼味道,事關工部機密,恕不能向大人道來。” 

 一名話把呂方堵得無話可說:“你來了就好,正好我們要向他們宣講本朝的海上關稅之事,勞煩凌大人翻譯一下,為以後做個準備。” 

 這關稅說來也是歷史悠久,起源要追溯到春秋時期魯國的大夫臧文仲,臧文仲為彌補財政不足,在魯國設了十六個收稅的關。 

 這十六個關是諸侯各國交往的必經之地,商品與人員流通必定要經過, 以前互相往來多,所以這一筆收益十分可觀,但此舉無疑是與民爭利,弊端也不少。 

 後來西漢初年為了活躍經濟,關卡被撤,關稅撤免,直至對外貿易興盛,關稅又東山再起,凌不語對另一個空間的關稅瞭解就只有這麼多了。 

 而在元昌,有從量計徵和從價計徵兩種關稅方式。 

 從量計徵是針對可分割、可儲存的實物商品如布匹、絲織品、糧食、茶葉、金屬等以商品貨物的數量或重量為計稅依據,徵收實物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