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父朱高煦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


                 “皇爺爺,官員的俸祿不好增加,但您可以給官員設立一個獎賞制度,只要官員達到一定的要求,就給於金錢方面的獎勵,比如就叫……”

  朱瞻壑說到這裡,本想用津貼或補貼的,但感覺不太合適,最後忽然靈光一閃,於是開口道:“不如就叫養廉銀吧!”

  清朝的養廉銀幾乎一無是處,朱瞻壑只是借了個名字,反正又沒有人告他抄襲。

  “養廉銀?你詳細說說!”

  朱棣聞言也頗感興趣,當即向朱瞻壑再次道。

  “所謂養廉銀,其實就是對官員的一個金錢補貼,比如官員每月點卯達到多少天,就給全勤獎勵,官員出差,也會有補貼……”

  朱瞻壑把後世那套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制度全都抄了過來,套上一個養廉銀的名字,做為大明官員俸祿的補充。

  他的這套制度,可比歷史上的養廉銀強太多了。

  歷史上清朝的養廉銀,與其說是養廉銀,還不如說是官員合法搶劫百姓的制度。

  當時清朝的官員俸祿太低,導致腐敗橫行,雍正設立了養廉銀,但卻不肯出錢,而是規定養廉銀從各地的稅收和火耗等方面出錢。

  換句話說,養廉銀的多少,其實就是看當官者的能把百姓盤剝到什麼程度,因為稅收和火耗說白了還是由百姓出錢,所以養廉銀變相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導致官員對百姓的盤剝變本加厲,官員與百姓的對立也更加尖銳。

  到了清朝後期,官員的養廉銀,甚至一度是自己薪俸的一百倍,所以清朝後期的官員一個個都是富的流油,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對沒有任何誇張。

  朱瞻壑吸取歷史上的教訓,規定養廉銀由朝廷統一撥款,當然各地的經濟水平不同,官員得到養廉銀的數目也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是由朝廷來調控分配,也與官員的政績掛鉤。

  朱棣聽得十分認真,時不時還插嘴問上兩句,兩隻眼睛中也閃爍著興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