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多爾袞 作品

第 1367章 浙東豪門反清

  作為豪門代表的東林黨人,怎麼會同意呢?

  因為這個提議,本質上是——搜刮江南富民的籍沒法。

  本身就是大富豪的錢士升,自然不會同意。

  錢士升以“此橫議動搖人心”為理由,親自擬定聖旨,要刑部提問李璡。

  (這就是明朝皇帝!

  那群清蛆,捆綁明清兩朝,說什麼皇帝權利最大時期。https:/

  扯雞兒也沒這麼扯的!)

  崇禎這時候早已看清東林的真面目,自然死保李璡。

  崇禎拒絕頒佈這個詔書。

  錢士升就以辭職要挾崇禎皇帝。

  沒想到……

  早已看清東林真面目的崇禎帝,竟然連做個樣子的挽留都沒有,當場同意了錢士升的“稱病求歸”。

  皇帝不挽留,錢士升就只有真的“回家養病”了!

  就這樣,錢士升“歸家養老”。

  弘光朝建立之後,伴隨著更加狹隘化的新興黨派的崛起,錢士升這樣的老東林,也成了邊緣人物。

  (重點說一句:

  弘光朝滅亡後,錢士升與嘉興知府鐘鼎臣、給事中馬嘉植、翰林屠象美等人,舉兵反清。

  失敗後,錢士升削髮為僧,終生沒有復出。

  錢士升的身上,雖然一如既往的帶有東林黨人“只為私利、不顧國家”的烙印。

  但是,在家國破碎之際,卻能舉兵反清,已經是東林、復社黨人裡不多的忠義之一了。)

  ……

  在場的,還有錢士升派來的嘉興知府鐘鼎臣、給事中馬嘉植、翰林屠象美等人。

  這些人,全都坐在帶著靠背的太師椅上。

  赫然是主席地位。

  坐在太師椅上的這些人,大都是雲間詩派的頭面人物之一。

  雲間詩派的特徵很是明顯:

  甲申之變前,這群富家子弟湊起來的“黨人社團”,充斥著濃濃的“為賦新詞強說愁”、“靡靡之音”的風格。

  行文多描寫風雪血月之事,以男女之情為敘事手法。

  甲申之變後,則是抒陳愛國抱負,慷慨悲壯的特點。

  前期多是妍麗柔婉的特色,後期多以慷慨悲涼、師心重情,刺譏現實為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