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李鴻章的外交史趣事


  李鴻章心思機敏,在曾國藩門下時,有一回曾國藩率湘軍與太平軍戰於祁門,大敗。曾國藩欲自請處分,奏稿再三斟酌後,措辭仍不滿意,於是詢問李鴻章。李遂將奏稿中“屢戰屢敗”四字,倒置為“屢敗屢戰”。此一改動,意思完全不同。奏稿報上,不僅未受處分,反蒙受嘉獎。

  1896年7月13日,李鴻章訪法,法國外長漢諾威為大清使團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按照法國禮儀,在檢閱儀仗隊時,兩國首領要高唱各自的國歌。中國當時沒有國歌,李鴻章情急之下,唱了一段家鄉合肥小戲“廬劇”:三河鎮十字路開了門面,東邊賣的是瓜子,西邊賣的是香菸,中間賣的酒和麵。針腦線頭樣樣全……

  李鴻章不懂外語,會見外國使節前,就臨時學幾句,每每奏效。一次見俄國使節,便想學幾句俄語,結果俄語極其難學,李於是靈機一動,在紙扇上寫了幾句俄語的音譯,以便應急。如“請坐——殺雞切細”,“謝謝——四包錫箔”,“冷——好冷得哪”,“好——好老少”,“再見——達四維大理也”。俄人聽後,居然連誇地道。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對自己的幕僚、曾國藩的孫女婿吳永一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