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為大秦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


  秦統一六國後,迅速發動了征服南越的戰爭。據《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征服南越所調動的軍隊達到了驚人的五十萬之眾。

  公元前214年,秦正式攻佔今廣東、廣西及越南北部地區,在此設置南海、桂林、象郡。然而僅僅八年之後,秦帝國即宣告滅亡。在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206年長達三年的戰亂中,戍守嶺南的五十萬秦軍竟然坐視秦朝滅亡而無動於衷,這又是為什麼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秦王朝為什麼要征服南越。

  在完成中原統一後,秦王朝的大規模對外用兵有兩次,一次是蒙恬將兵三十萬北擊匈奴,另一次就是征伐南越。早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匈奴騎兵就時常威脅著秦、燕、趙的北部邊境,趙國甚至常年在北部長城一線佈防十餘萬軍隊以防禦匈奴南侵。

  出擊匈奴,可以徹底解決匈奴對關中地區的威脅。然而與匈奴相比,南越當時尚處於新石器時代後期,對中原的威脅極為有限,秦用於出擊百越的兵力不僅遠遠超過北擊匈奴所用,甚至戰爭時間還要早於北擊匈奴的時間。早在公元前218年,秦將屠雎即率五路秦軍攻擊南越。兩年之後,蒙恬才領軍收復河套。為什麼秦王朝對南越的重視甚至超過對匈奴的重視?

  普天之下皆王土。始皇以法家治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的理念,讓秦始皇把南進北擊無限擴大疆域作為自己的使命也就不難理解了。

  同時,征伐南越有著戰略上的優勢。彼時,六十萬秦軍剛剛完成對楚國的征服,今湖南、福建等地盡歸秦土,對南越已經形成了戰略上的鉗形攻勢,順勢南下收服南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相比北擊匈奴的順利,第一次徵南戰爭卻以秦軍的大敗告終,連秦軍的統帥屠雎也戰死了。

  史載,南越土著“與禽獸處”也“莫肯為秦虜”。這不得不讓秦始皇重新調整征服南越的戰略:穩紮穩打,攻心為上,移民實邊,長期駐守。

  公元前214年,任囂、趙佗統軍第二次南征,秦發諸嘗逋亡人、贅婿、商賈隨軍,不僅為秦軍建立了穩定的軍事據點,也在很大程度上開發了嶺南地區,使得秦軍順利攻佔該地,設置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