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子貢巧言聯合三國滅吳


  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吳王夫差是被越王勾踐弄死的,怎麼扯到子貢、孔子身上去了呢?

  這麼說是有根有據的,《史記》的孔子諸弟子列傳裡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孔子號稱有弟子三千,裡面有七十二個賢人,子貢就是這些賢人中的一個。

  子貢的全名叫端木賜,端木是一個複姓,近代人寫武俠小說,就喜歡給俠客們取名字時用複姓,比如慕蓉、西門、南宮、澹臺什麼的,名字聽起來就覺得很厲害。端木這個姓,武俠小說裡也偶爾用之,給人一種文武雙全的感覺,比如金庸在《天龍八部》裡有一個端木元,梁羽生的《鳴鏑風雲錄》裡也有一個端木賜,古龍的《湘妃劍》裡有端木方正,等等。

  端木子貢比孔子小31歲,是孔子非常喜愛的一個學生,一張嘴能說會道,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白的說成黑的。

  現在,故事進入正題,且看孔子是如何製造了一個陰謀,最終害死了當時天下最強的吳國君主夫差。

  當時孔子在魯國不得志,正率弟子們在幾個中原小國遊蕩。某一天,齊國的權臣田常想謀反篡權,但齊國的另外四家門閥——高氏、國氏、鮑氏和晏氏——勢力也不小,田常不敢輕舉妄動,於是他想了一個調虎離山之計,隨便找了魯國一個歪,然後派這四家的兵力去打魯國。

  魯國是孔子的“祖國”,祖墳在那裡,孔子愛祖宗所以也愛魯國,他向他的弟子們發出“挺身而出,保家衛國”的號召,弟子們也紛紛響應。子路說,我去吧,孔子說,你不行;子張說,我去吧,孔子說,你不行;子石說,我去吧,孔子說,你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