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一戰後所產生的恐慌


  1918年6月,倫敦中央刑事法庭開審的一宗誹謗訴訟案,帶出一則匪夷所思的謠傳:

  性飢渴的英國婦女被戰爭奪走了丈夫,轉而成了同性戀。這一事件的焦點集中在奧斯卡·王爾德的戲劇《莎樂美》中。儘管該劇早在1896年就在法國首次上演,隨後又被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改編成歌劇,但在英國卻為戲劇檢查官所禁,理由是他認為該劇"一半像聖經,一半像色情作品"。

  當1918年4月加拿大舞蹈家毛德·阿倫參與了一場《莎樂美》的私人演出的消息傳出,哈羅德·斯潘塞(haroldspencer)上校在一份名為"警惕"(vigilant)的下流小報的一個專欄中,發表一篇文章攻擊她,該文章有一個驚世駭俗的標題:"陰蒂崇祀"。文章中,斯潘塞驚人地宣稱,王爾德的戲劇不僅不道德,而且時下的這部作品正是德國人的一項旨在瓦解英國人戰時決心的陰謀的一部分。這麼一來,阿倫告他誹謗也就應該不足為奇了。

  在三天的庭審過程中,一連串荒謬而令人吃驚的場景上演。諾埃爾·彭貝爾通·比林(noelpe

  根據官方的報告,戰爭使家庭生活處於巨大壓力之下。1914至1915年,結婚人數的驟增很難讓人安心。事實很快表明,匆忙結成的婚姻,通常難以承受長期分居而造成的緊張。

  而在戰爭臨近結束時,離婚率則飆升。例如,在法國,離婚個案從1909至1913年的15000例驟增至1923年的40000例。長期分離後重修舊好的種種困難是絕大多數離婚個案的罪魁禍首,但道德家則注重這種看法,即,當丈夫在前線英勇地冒死作戰時,妻子卻背叛了他。

  不忠現象是如此普遍,以致幾乎成了可笑的事情。在中歐,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電影院經理警告其觀眾,一個告假的全副武裝的騎兵正準備進入戲院,以搜尋他的妻子和情人,結果立刻有23對男女逃之夭夭。女人們背叛丈夫,與那些因不適合服兵役而留在家裡的男人勾勾搭搭,已是惡劣得可以。英國報紙抱怨說,婦女們還同收入高的美國軍人勾搭。在德國,政府因發現有婦女與戰俘交往而憤怒異常。

  儘管如此,當殖民勢力將非洲裔的士兵帶進歐洲時,民族主義者才算真正遭遇到了最可怕的噩夢。種族主義者認為,正是這種兵源補充造成了對"白肉"(whitemeat)的天然嗜好,他們還為歐洲婦女變態渴求這類豔遇以及與之相關的可卡因和嗎啡而感到悲哀。英國和德國的種族主義者歇斯底里地公開指責道,法屬塞內加爾軍隊根據凡爾賽條約駐紮在萊茵蘭地區不啻是對強姦的一種鼓勵。

  私生子比例升高,被一批憂心忡忡的人當作不忠婦女人數增多的證據。德國私生子的比例從1913年的9.77%上升至1918年的13.10%。在英國,評論家也指出,到1915年,私生子的出生率將飆升。《盾報》(theshield)報道,"戰爭嬰兒"(其含義就是私生子)多由年輕女子所生,其死亡率是正常情況的兩倍。即便私生子比例並未升高,這也是許多婦女藉助於墮胎的結果。在法國,據稱有許多因遭德國人強暴而懷孕的婦女想要墮胎,這甚至使那些保守人士也為這種形式的墮胎辯護,說它確是那些他們眼中的"戰爭受害者"解除自身痛苦的適當方式。那些只是因為不想有孩子而中止妊娠的婦女,被醫生和教士指責為"種族自殺"的幫兇。這種對婦女背叛其國家、其性別的揮之不去的幻想性成見,最終合乎邏輯地導致"女同性戀間諜"之類想法的出現。在英國,這些幻想的產物便是斯潘塞上校一手編造的所謂"黑皮書"和毛德·阿倫同性戀崇祀的故事。此公無疑部分地受到這樣一個事實的刺激,即1917年10月15日,法國政府處決了瑪塔·哈里(matahari)荷蘭舞女、名妓。出生於殷實帽商之家,曾受高等教育。

  1905年在巴黎當舞女,因美貌動人,會跳東印度舞蹈,尤其是可以當眾一絲不掛,趨之者甚眾。1917年2月13日在巴黎以德國間諜罪被捕,7月25日由法國軍事法庭判處死刑。但至於其是否德國間諜,現在尚無定論。--譯註,原因據稱是此人參與一系列性狂歡,以此為德國人刺探情報。

  男性評論家將其性恐懼投射給婦女是不足為怪的,但是,在戰火紛飛之際,令人不安的證據表明,身處前線的男子同樣成為不道德的慾望的犧牲品。戰爭及其造成的種種犧牲,從一開始就被許多人看作是療救現代物質主義的解毒藥而受到歡迎。作戰雙方的國家主義者將這場戰爭視作一次真正的男子漢氣概的測試,他們號召青年男子展現自身的勇敢、堅定和自我犧牲的男性美德。

  那些擔憂性別界線日漸模糊的人相信,戰爭將使兩性迴歸各自的"自然"角色。雄赳赳的男人前去戰鬥;婦女們則看守家園。男人們有機會擺脫女人煩人的干擾,可以在軍隊中找到質樸而良好的同志友情。軍隊操練他們,剪去他們的頭髮,給他們套上軍服,讓他們團結一心,讓他們看起來更壯碩、更強大。

  流行報刊將國家的"男人們"說成是有力而陽剛的武士;而敵人則是怯懦遲疑的墮落者。於是同盟國說皇帝"強暴"比利時,一個法國性學教授可以一本正經地告訴他的讀者,研究表明,法國人和德國人有天生的性虐待的嗜好。

  英國的宣傳機構稱德國人為"匈奴"--亞洲的野獸,喜歡割下無助婦女的哺乳部位。英國人歷來將淫邪行為的傳播歸罪於同歐洲大陸尤其是法國的接觸。於是,英國人一再談論法國式的接吻、法國式的書信等等。然而,當法國成為其戰時盟國,盎格魯·撒克遜人則開始攻擊德國人,說他們是危險的"性另類"。至於法國人,則認為其絕大部分的鄰國比他們自己更具同性戀傾向,比如,他們提到了意大利人的邪惡和阿拉伯人的風俗。他們一貫將英國的公共學校,連同其儀式性拍打慣例視做性虐待和受虐狂的溫床,但在戰時其言論又不得不謹慎了許多。

  隨著戰爭的爆發,交戰雙方均不斷強調其軍隊更具道德上的優勢,儘管惱人的證據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在鋪天蓋地的炮火之下,弗蘭德斯(flanders)歐洲西部一地區,瀕臨北海,包括比利時的東弗蘭德斯省和西弗蘭德斯省,以及法國北部和荷蘭西南部的部分地區。--譯註戰壕中,數以千計的原本英勇的戰士崩潰了,行為表現得就像"歇斯底里的娘兒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