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的歷史趣事 作品

馮子材老將鎮南關怒斬法軍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在發動中法戰爭時,法國已從普法戰爭失敗所造成的窘境中擺脫出來,軍事力量有所恢復.中法戰爭過程中,法國遠征軍的兵力最多時有兩萬餘人。法國遠征軍司令部下轄兩個旅和一個內河艦隊。每旅轄三個步兵團和炮兵、騎兵、工兵、電信兵等部隊。步兵、騎兵的輕武器主要是夏什普式中心發火擊針後裝線膛槍,口徑十一毫米,射速為每分鐘七發,射程一千八百米。此外,還有克羅帕契克連發槍和哈齊開斯機關炮等。野戰炮兵每連有75mm火炮六門。法國遠征軍主要由三部分人組成:本國兵約佔三分之一;僱傭兵(由歐洲其它國家招募)為數不多;附庸兵(阿爾及利亞和越南人)數量最大。這幾種成分的軍隊待遇、裝備、補給也不同。

  陸路戰場仍集中在中越邊境地區和越南北部。早在1873年12月21日,黑旗軍首領劉永福部將吳鳳典就曾刀斬法王附馬安鄴,取得羅池大捷。1882年,法國茹弗裡第二次組閣,增加軍費550萬法郎,派出援軍侵越。但1883年黑旗軍換裝了部分美國南北戰爭後對亞洲傾銷的剩餘武器,計有美製m1833/1855後裝線膛騎槍,溫徹斯特連發卡賓槍,1847型的柯爾特左輪手槍800餘枝。因此在1883年5月19日越南境內爆發的紙橋之戰中由法軍上尉代理營長李維葉(Cpt.henriLaurentriviere)率領的500名法軍和陸戰隊混編部隊,遭到黑旗軍絕對優勢火力(至少1000枝各式槍械)從暗中埋伏的縱射,李威利所部270餘人遭俘殺,李威利被黑旗軍梟首。

  1884年底,劉永福的黑旗軍配合西線清軍,圍困佔據宣光城的法軍達3個月之久,城中法軍幾乎彈盡糧絕。但法國援兵到來,黑旗軍失利。1885年2月,法國再次增兵越南,集中兩個旅約萬餘人的兵力向諒山清軍發動進攻,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2月13日,由於潘鼎新指揮失誤,前線諸軍難於支持後撤。潘鼎新驚慌失措,於二月十三日晚焚棄諒山、連夜奔逃,法軍進犯文淵州,守將楊玉科力戰陣亡。

  法國侵略軍攻陷鎮南關,炸燬關門,並在關前廢墟中插上一塊木牌,用漢字寫著“廣西的門戶已不再存在了”,中國軍民在法軍退走後在關前插上木樁,寫上“我們將用法國人的頭顱重建我們的門戶!”

  1884年4月清朝政府起用已經告老還鄉的原廣西提督馮子材,任命他為尚、雷、廉、瓊四府團練督辦。馮子材雖年老,卻能以救國救民為己任,欣然受命,樹旗招兵,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組建十八個營,約九千人軍隊,名為“萃軍”。經篩選招募的萃軍戰士的民族意識很強;且大多數人剛猛力強,精通武藝。經過嚴格訓練後成為一支能打硬仗的勁旅。由於潘鼎新的戰敗,清政府革去他廣西巡撫職務,任命年近7旬的老將馮子材幫辦廣西軍務,領導鎮南關前線的抗法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