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涳365 作品

第二十回 土地流轉承租制 天上掉下大財神

老爺對其它幾人對視一笑:“辦法是好,但不知他們能否接受。”

“我要在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加以完善,搞個土地流轉承租制,只要把道理說透、把好處說清楚,我相信他們一定會高興接受的。我連夜做個方案,明天再去。不過,閒人的方案也不錯,明天有空,你去街上了解一下行情,收購個鐵匠鋪也好。”晴涳突然滿懷信心。

晚飯時,跟大家一溝通都表示贊成,一項新農村運動即將拉開序幕。

趙族長剛要出門正打算下田督種,就看到晴涳風塵僕僕的又趕來了:“晴先生,你這麼早又來了,有急事嗎?”

“族長,我有要事,等下中午大家休息的時候再說,你先通知各位家長,等下中午飯後在村中央水塘邊開會。”

“開會?噢。”族長似有所悟,趕忙派出小孩去一一通知。

“走,族長,我和你一起去種田去。”

水稻幾千年來沒什麼變化,塘口村的水稻種植也是由人工在水田裡邊後退邊插秧,許多人在一塊田裡種植,一排六顆秧苗,農村氣息濃厚,只是效率很低。

晴涳一看,由於沒有拉繩子,秧苗種得不整齊。便找來一個繩子,在田頭兩端拉直固定住,捲起袖子褲腿,下田插秧。

邊上幾個大媽一看,這個怪模怪樣的男人秧插得並不深,四顆一行,手指捻秧的速度奇怪,雙手如翻飛的蝴蝶一上一下,一把秧沒幾下便沒了,雙腳退後的速度與手插秧的速度配合得非常奇妙,插出來的秧行行整齊,列列對齊,端的是如列隊的士兵整齊劃一。小半天,就將半畝田插滿了秧苗。瞧瞧人家和自己種的一對比,這幾位大媽真有點又驚又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圍過來觀看晴涳種的水稻。

中午時分,村民陸續來到村中水塘邊,趙族長一看人到得差不多了,便開口對大夥兒說道:“各位鄉親,今天晴先生有要事向大家說,晴先生是當世賢人、睿智博學、文武齊全,剛才大家也看到了晴先生種的水稻田是無比整齊,下面請晴先生講話。”

“各位鄉親,我姓晴,對農業生產略有研究,略知一二,首先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畝田地,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銀兩啊?誰能回答?”

一壯年慢慢站起來,先看了看族長,回答道:“晴先生,我自己家的二畝田每畝一年能收成十兩銀子和十擔谷,租族長家的一畝田毛收入差不多,另上交五兩銀子。我家三畝田地一年總收入二十五兩銀子和三十擔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