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793譚綸的要求

  你也知道光薊鎮長城就有兩千裡,要是全部配備充足的軍士守禦,那要多少人手,這根本就辦不到。”

  “善貸,我們當然不可能把整個長城沿線都嚴密防守起來,可是卻不能繼續現在這樣,虜騎隨便找個險要之地,就可以隨意進出邊牆。”

  譚綸也是急道。

  其實明軍所謂的長城,只能防止平民出塞,也可以防止塞外部族入邊牆牧羊,至於要攔住蒙古的軍隊,那是比較難的。

  所謂的關隘,都是在自古就有的通道上,擇一險要之地修建城防,避免蒙古大軍可以沿此長驅直入。

  既如此,邊境上的明軍對小股虜騎也不怎麼上心。

  有機會,就伏擊一波,賺顆首級換取功勞和銀子。

  沒有機會,就聽之任之。

  對這樣的小型衝突,地方上甚至連上報都懶得報。

  魏廣德以前也知道這些,不過因為無礙大局,所以他權當不知道有這回事。

  不過現在譚綸說起,魏廣德眯眯眼望著他問道:“子理兄是有什麼想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我打算在長城沿線防守甚艱,宜擇要害,酌緩急,分十二路,每百步或三、五十步,築一墩臺,共計三千座。

  每座可費五十金,臺高三丈,廣十二丈,內可容五十人。無事則守牆,有警則出擊,二面設險,可保萬全。”

  譚綸當即就把自己這些天琢磨的東西說了出來,不僅是因為他看到長城,在沿線實地走勘,又用地圖反覆比對後做出的一個決定。

  聽到修墩臺,魏廣德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想想後世就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孫承宗修築寧錦二百里防線,最終拖垮了大明朝。

  當時孫承宗就是在遼東大量修建城寨堡壘,以此抵抗建奴的攻擊,耗盡萬曆、天啟朝的財政儲備,而這條防線最終也沒能保住遼東,也沒能保住大明朝。

  洪歹只是向西,借道蒙古,很輕易就繞過了這條堅固的防線直達京畿。

  雖然從軍事上來說,洪歹的行軍路線很冒險,可是真正看懂當時三國力量對比後就會發現,其實這並沒有多大的風險,反而是一招妙手。

  蒙古當時國力最弱,內部分裂下幾乎已經完全被建州女真予取予求,林丹汗除了嘴炮厲害些,其實已經沒有和建州爭奪地盤的實力。

  唯一的變數其實還是大明帝國內部軍事力量,到底如何。

  不過有漢奸集團-晉商的通風報信,大明內部的情況早就被洪歹摸透了。

  所以看似險棋,其實是對建州女真內部封鎖情報的結果,以此可以凸顯出洪歹的英明神武。

  更何況後世類似的戰例太多,防禦工事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

  有了這個先入為主的觀點,魏廣德當即就搖頭說道:“與其花費巨資打造你所說的什麼墩臺,還不如拿這些銀子訓練一支強軍威懾宵小,怕是還更容易一些。”

  “善貸,可不是這麼說的。”

  譚綸馬上急道:“每座墩臺五十人,就可以讓小股韃子不敢輕易犯邊,按我的計算,十二路墩臺大約三千座,按照輕重緩急徐徐圖之,哪怕一年朝廷只能撥銀子三萬兩,五年時間也就夠了,可以完成這項工程的建造。

  至於士卒,則是就近衛所調撥,按照就近原則,當兵也願意離家近些,雖然山路難行,可也比住在離家百十里的軍營裡強。”

  “朝廷財政困難,十五萬兩銀子你全指望朝廷撥付,怕是難。”

  既然說到銀子,魏廣德也轉而用財政困窘說事兒,“朝廷就算能撥銀子,大頭怕也要薊遼自己出銀子。”

  “我若接了趙炳然的職兒,銀子的事兒,我會盡量協調,但是朝廷必須先撥開工銀至少五萬兩。”

  誰知道譚綸卻忽然說道。

  “嗯?”

  魏廣德心裡一突,特麼的被譚綸騙了,這老小子當然知道朝廷財政困難,剛才那話就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等自己習慣性說叨的時候就開始討價還價。

  本來他是不希望搞這項工程的,他覺得是勞民傷財,但是讓譚綸這麼一搞,就從能不能做變成給多少銀子了。

  “子理兄,你算計我?”

  魏廣德沒好氣道。

  “善貸,你當初巡邊,應該沒走多少邊牆附近的村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