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662徐階致仕

  對於霍翼遲疑的話語,楊博的回答很是乾脆。

  不過很快,楊博就似有所悟道:“或許,這也是徐階要張叔大做的,既要和他們合作,也不能事事都順著他們,不過.”

  “不過什麼?”

  霍翼奇怪的問道。

  “總感覺不會這麼簡單。”

  楊博只是搖搖頭,現在他還想不到徐階會怎麼安排後續,但是他清楚徐階為人,肯定不會輕易服輸。

  他的目的,始終還是希望他那一派能掌控朝局,那就勢必要讓張居正和裕袛那幫人鬥上一鬥,還要爭奪在皇帝那裡的支持。

  宮裡的隆慶皇帝.

  可是,怎麼看,楊博都不覺得張居正會是個向隆慶皇帝獻媚之人,而且那樣做了,等於是自絕於朝堂。

  第二日,大明內閣首輔,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徐階再上疏乞休。

  奏疏當天上午就被送進乾清宮,不過這次隆慶皇帝並沒有很快批覆,既不許可也不駁回。

  下午,魏廣德匆匆離開禮部衙門,到了附近一家茶樓裡。

  雅間,推門而入,魏廣德就看見已有一人靜靜坐在裡面。

  “陳大哥,你有事帶個話即可,何必親自出宮。”

  魏廣德關上雅間門後才說道。

  “奉旨來的,我們長話短說,徐閣老請辭,陛下的意思,是否答應?”

  陳矩開口問道。

  魏廣德來的時候其實已經有猜測,隆慶皇帝有點吃不準,該不該這個時候批准,畢竟感覺還沒有把徐階逼到絕路上。

  徐階請辭,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很值得考究。

  “其他人那裡”

  “都有人去,陛下也要權衡。”

  陳矩截住魏廣德的話說道。

  “這次徐閣老是以年事已高為理由乞休,不似違心之言,主要還是識大體,知道留下無益,陛下若不想治罪,大可讓他離開。”

  “現在離開,對朝局可會有不利影響?”

  這應該是隆慶皇帝最關心的,畢竟徐階經歷過嘉靖朝,對處理朝政那是純熟無比。

  雖然恨不得他早些離開,免得礙眼,可隆慶皇帝也不得不考慮,若徐階離京,朝政會不會因此被耽擱,出亂子。

  其實,這也是因為他對自己一貫的看法,不是英明的神主,那就需要名臣輔佐。

  他最放心的高拱不在,現在徐階要走,他對朝政難免心生擔憂之情。

  魏廣德輕笑著搖搖頭,“大可不必擔心,內閣走了徐閣老,還有李閣老和陳閣老,張叔大能力也是可以的,對朝局影響不會很大。”

  魏廣德對此信心十足,雖然歷史上李春芳和陳以勤不知什麼原因,都名聲不顯,可張居正的名字卻是實打實的。

  只不過魏廣德知道,要是他這個時候吹張居正有經天緯地之才,陳矩錄音回去一說,隆慶皇帝肯定就不敢放徐階走了,因為沒法讓人相信。

  下面人吹噓的越厲害,精明的上位者其實就越不敢相信。

  “嗯,我想著也是。”

  陳矩這時候卻是說道。

  不管怎麼說,陳矩也是內書堂出來的,又在皇帝身邊服侍許久,其實對處理朝政這一塊也見的多了。

  大明朝的朝政,說白了就那些,有先例的抄處理辦法,沒有先例的召集九卿商量著來。

  正如後世所說,此時的大明朝就彷彿一個步入晚年的垂垂老者。

  沒人去考慮繼往開來,鼎新革故,因為這麼做是有風險的。

  即便抄以前的先例,就算最後執行後發現效果不好,也沒有什麼責任,最多改了就好。

  大明朝有足夠的底蘊試錯,不管怎麼說,立朝也二百載了,天下已然歸心。

  至於穿越者為什麼不敢大刀闊斧提出改革,呵呵.那是要命的活計。

  歷史上那些搞改革的,有幾個有好下場?

  別說穿成普通人,就算穿成皇帝,敢大手筆改革,動了權貴利益,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想想景泰末年,英宗復辟就知道,失去權貴支持,難保不能發生第二次“奪門之變”。

  魏廣德也希望大明有變化,可也只能是潛移默化,能改就改,影響大到對自己有威脅,那就讓張居正去衝前面吧。

  依稀記得張居正其實是改革成功了的,只是最後沒能保持下來,改革成果化為烏有。

  陳矩離開後,魏廣德一個人在雅間裡坐了許久,這才緩緩起身,離開了這處茶樓返回禮部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