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616月港

  元妃李氏是當年嘉靖皇帝給裕王選的王妃,生下憲懷太子後薨。

  人雖然不在了,可始終是隆慶皇帝的正室,自然應該是皇后之名,而現在的皇后陳氏只是繼室。

  時間就在魏廣德忙碌中一天天過去,春回大地也似無所覺。

  “老爺,塗巡撫回信了。”

  這天,魏廣德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府裡,進門就從張吉手裡接過福建巡撫涂澤民的書信。

  沒來由,魏廣德心裡忐忑起來。

  之前和幾位巡撫的書信往來,魏廣德逐漸看重這個人,覺得能力和見識還行,最起碼他並不歧視海貿。

  在和魏廣德幾次書信中,魏廣德開始兩封只是有意無意提出開海貿或許可以讓沿海百姓去做生意,而不是加入倭寇。

  在涂澤民的回信中得到了他的肯定,畢竟他人在福建,對於所謂倭寇的真實情況是看在眼裡的。

  都是什麼人?

  除了少數本就是官府通緝,窮兇極惡之人外,大多還是為了討口飯吃的船民。

  官府禁海,這些船民無以為繼,自然只能和倭寇勾接以求活。

  如果真給他們名分,讓他們可以出海貿易,自然誰也不會做那什麼倭寇不法。

  前一封信,魏廣德已經提出現在福建巡一地試點,允其開放海禁,准許百姓在此貿易後將貨物裝船遠航海外。

  只是不知道對於這個提議,涂澤民最終會如何選擇。

  對於這時代的官員來說,對於沒有把握的事兒,大多會奉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的理念,在沒有上官命令的情況下,大多都會主動往外推,而不會給自己攬事。

  涂澤民會怎麼選擇?

  魏廣德心中並無把握,他擔心信中,涂澤民會把這事兒推到浙江或者廣東去,畢竟兩地還有市舶司的底子,做起這件事兒來自然方便許多。

  沒有馬上拆信揭開心中的疑惑,魏廣德只是把信收入懷中還是按照慣例先回後院看望母親和妻兒,換上常服後這才到了書房。

  在忐忑的心情裡,魏廣德拆開書信,入眼兩段話就讓他頓時放下了心。

  信中一開頭,涂澤民就表達了他支持魏廣德的理念,即“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的觀點。

  有了這個思路打底,魏廣德當然就不擔心了。

  而之後,涂澤民又詳細分析了福建的情況,大量引用原福建巡撫譚綸的看法,“閩人濱海而居者……大抵非為生於海則不得食”,如果“一切禁罷……衣食何所從出……何不相率而引為盜也”。

  看來這個涂澤民不是個迂腐之人,懂的變通的道理。

  實際上能在朝中為官的人,大抵都明白變通,只是許多人把心思放到別處,比如如何明目張膽的撈銀子,而少有把心用到處理政務上。

  面對大明各地發生的各種情況,大多都是選擇翻找前例進行處理,以為自己這麼做就是四平八穩,不會出差錯。

  殊不知時代在變化,適合以往的政策在當今未必奏效,或者效果會大幅減小,直到將來會徹底失效。

  不過魏廣德最關心大事,還是自己上次提到的在福建擇一良港嘗試開海貿的建議,只是涂澤民信裡的答覆卻讓魏廣德看的直皺眉。

  涂澤民不反對擇一港口進行嘗試,但不認為開發試點就應該選擇良港,幾乎直接否掉了魏廣德想在泉州開海的想法。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或集團想要發展,就不能閉門造車。

  與外界接觸,同他人交流技術心得,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也同樣是一個國家能始終強盛的必要因素。

  實際上,古代多數王朝,都懂得與外邦進行往來。

  西漢時期形成的絲綢之路、盛唐幻世下的多國遣唐使、宋朝設立市舶司來發展海外貿易、以及明王朝的鄭和下西洋,都一次又一次論證了這個道理。

  據《淮南子》記載,秦皇嬴政統一天下後,便多次派人進軍嶺南之地,因為當地的“犀角、角齒、翡翠、珠現”,都是他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