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588逮人

  “徐閣老,我看,我們還是速速進宮,向陛下稟告此事。”

  李春芳滿臉寒霜地道。

  李春芳對嘉靖皇帝的感恩可不是裝出來的,他和其他大部分成名的大臣一樣,科舉之路都充滿傳奇色彩。

  李春芳在二十一歲時就已經通過了鄉試,成為舉人老爺,這個歲數正是年少輕狂,意氣風發之時,自然少不得幻想金榜題名的美好日子。

  可是歷史彷彿給這位開了個玩笑,之後十餘年參加會試,全部折戟沉沙,直到三十多歲,在嘉靖二十六年的會試中才一舉上榜,不過名次只是排在第十位。

  第十位,這個名次當然不低,可是按理說卻是無緣殿試一甲。

  可運氣再次給他開了個玩笑,嘉靖皇帝在點狀元的時候,居然最後點了李春芳為狀元。

  外界又傳,當時點狀元之時,本來嘉靖皇帝是要點張春為狀元的,可提筆硃砂滴落在李春芳的卷子上。

  篤信道教,相信天道的嘉靖皇帝認為這是上天的安排,於是改變了主意,選定李春芳為當科狀元。

  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名錄中,不乏後世響噹噹的名字。

  張居正,號稱明中後期的改革家,二甲第九名。

  楊繼盛,被稱為大明第一硬漢,二甲第十一名。

  王世貞,是當時有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被稱為明朝後七子之一,據說擅長寫,二甲第八十名。

  魏廣德的老熟人殷士譫在這一年也是上榜,不過才三甲106名,而在他之後的,則是後世有名的戲曲家汪道昆。

  其他的名人,也有不少,只是相對這幾位就稍顯遜色。

  李春芳這個狀元,不管怎麼來的,反正他都感恩嘉靖皇帝。

  此時聞聽胡宗憲如此大逆不道,當即憤怒難平。

  “好,那我們現在就去西苑覲見陛下。”

  現在的情況是徐階夢寐以求的,有李春芳支持,這些證據也就不是證據了,更何況還有張永明說的那檔子事兒,也是好查的很。

  百官就算對王汝正交上來的東西有懷疑,可杭州的事兒卻可以查實,沒有證據,可人證足夠也可以坐實。

  當即,三人就出了內閣,帶著奏疏和那箱子書信前往西苑。

  杭州那檔子事兒,魏廣德早就忘記了,否則或許也會在此事上做文章。

  要知道,別人沒有物證,可錦衣衛檔案裡有啊。

  當初汪直的口供,可是被交給錦衣衛,自然是有留檔的。

  嘉靖皇帝只要看到錦衣衛中的留檔,就會確信此事不假。

  不管是為了什麼目的,偽造旨意都是死罪,這是觸及皇帝底限的一件事,因為這會動搖皇權,任何人坐在皇帝寶座上都不會安穩。

  不過到目前為止,整個朝廷,即便是都察院裡的御史,還對此事一無所知,卻已經捅破天了。

  魏廣德還在校錄館中勤勤懇懇的校對《永樂大典》,完全不知道徐階籌劃的大事要成了。

  此時的永壽宮裡,嘉靖皇帝已經接見了三人,兩位閣老和都察院左都御史,這樣的陣勢很顯然是出了大事的預兆。

  果然,在看完王汝正的奏疏和那封信件後,嘉靖皇帝到此時還是將信將疑的態度。

  剛在滿朝尋找可以匹敵徐階的官員,沒想到其中一位就被人彈劾,舉報出這麼大的罪行。

  嘉靖皇帝此時雖然面色潮紅,顯示出他的憤怒,但實際上他也在思考,此事來的蹊蹺。

  “陛下,據張御史所言,當初胡宗憲所說汪直投降,其實就是被他偽造赦免詔書而引來的。”

  這時候,徐階又適時開口說道。

  “赦免詔書?”

  嘉靖皇帝啞然,這東西自己怎麼完全不記得。

  “陛下,當初朝廷在商議如何處置匪首汪直時,朝廷中確實曾經有人提議赦免汪直,以讓倭寇聞風而降,朝廷不戰即可免除倭患。”

  徐階沒有點出是那些人提出這條意見,可他知道,嘉靖皇帝應該還記得。

  不出他所料,聽到這話嘉靖皇帝的臉色就是一變,看向張永明問道:“此事,都察院可有證據。”

  張永明這個時候只能站出來,將他所知道的情況詳細向嘉靖皇帝作出說明。

  一時間,嘉靖皇帝的臉色就是陰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