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364板升城外

  還好現在不是冬天,否則帳篷這樣禦寒的東西也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現在晚上也很冷,但還不至於被凍死,只要有一口吃的就能活下來。

  遠處轟鳴聲傳來,帶著家人跑出部落的老牧民回頭往那個方向看了眼,首領帶著的幾十個人面對那黑壓壓衝來的紅色海洋已經傻了,有人已經撥馬往回跑。

  他們來不及了。

  老牧民心裡只是這麼想著,管不了太多的,他選擇帶著家人逃離這裡。

  在蒙古這片土地上,現在的主人叫孛兒只斤·俺答,他本來是土默特部的汗,只是現在他已經是這片草原各部族公認的大汗。

  遼闊的草原上,除了那幾個大的部族外,還生存著許多如眼前這樣的小部族,幾百人甚至只有幾十人。

  這樣的部落,有些本來就是屬於大部族的成員,有些則只是依附於大部族的獨立小部族。

  幾萬人的大部族不可能聚在一個地方牧羊,他們需要分成若干小部落,撒在草原上,也允許向他們臣服的小部落存在。

  老牧民所在的部落不是獨立小部族,而是土默特部的一部分,也算是大汗的嫡系部落,剛遷到這片草場不久。

  阿勒坦汗帶著大隊人馬去宣府,他也是聽首領說過的,這次孩子們回來一定會帶回不少鐵鍋、茶葉和布匹,只是想不到先等來的居然會是明軍。

  這個蒙古部落只進行了短暫的抵抗就被消滅,明軍只在這裡呆了很短的時間,殺掉一些牛羊吃掉,而剩下的牛羊和老馬則全部宰殺,能用的戰馬則被帶走。

  “俞將軍,那些人怎麼處理?”

  一名帶隊的遊擊策馬到俞大猷身邊,小聲問道。

  雖然是詢問,可是臉色狠辣的表情已經把他此時的心情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是沒有時間帶走這些俘虜的,何況那些人都是老如病殘。

  俞大猷知道,他們此次出征需要隱蔽和速度,沿途是不能留下活口的,否則誰知道這附近有沒有其他未被發現的部族存在。

  而且,這個遊擊的意思他明白,也知道這不一定只是他一個人的想法,而是所有跟隨出塞的將官和士卒的想法,他不能違逆民意。

  “按你們的習慣處理,儘快帶隊跟上來。”

  俞大猷只是簡單的命令道,隨即頭也不回的撥馬就走,身邊的親兵也紛紛策馬追了過去。

  按照計劃,俞大猷他們是純騎兵偷襲板升城,所以除了加緊趕路外,路上遇到的灰河和黑河都直接尋找淺灘涉水過河,他沒時間等待攜帶輜重的步兵。

  只有回程的路上,會攜帶從板升城搶掠到的物資,再要涉水就比較麻煩,所以才有讓劉漢和李文進帶兵在兩條河上搭建浮橋,便於部隊快速通過。

  撤退的道路是精心選擇的,都是河道深而水流喘急的地方,便於截斷身後的追兵。

  到時候只需要往橋上潑上火油就可以快速毀掉浮橋,讓韃子的追兵來不及過河追殺。

  在明軍過去後,整個部落營地就安靜下來,只有濃濃的血腥味在瀰漫。

  板升城位於大同以北,兩地相距約三百多里,最初是因為遁入草原的漢人,聚居於此,從而形成了大片定居農業聚落,當時被稱為“板升”。

  板升規模很大,“有眾十餘萬,南至邊牆,北至青山,東至威寧海,西至黃河岸,南北四百里,東西千餘里,一望平川,無山陂溪澗之險”。

  他們將蒙古高原的遊牧經濟方式一改而為農牧結合的複合經濟,推動了明清時期蒙古高原的經濟轉型。

  “耕種市釐,花柳蔬圃,與中國無異,各部長分統之”,“蜂屯虎視,春夏耕牧,秋冬圍獵”。

  而逃至蒙古高原的漢人,則大多為破產農民,還有白蓮教徒。

  板升內部分為多個部落,形成自我統屬體系,而其中才智之士則被任命為各部族長。

  從而讓大草原上出現了內似關內的情形,以大板升城為主體,周圍分佈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場鎮似的小板升城。

  只不過隨著白蓮教徒在塞外勢力愈發壯大,這裡逐漸也有塞上農戶安居樂業之地,變成了白蓮教徒施展野心、報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