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326振武營

  正好,進駐南京城,也比在鄉下的驛站住宿方便很多。

  “對了岳父,這次我進城來,怎麼滿大街都有士卒遊蕩,好似毫無紀律可言,他們都是派出來巡邏的士卒嗎?”

  魏廣德想起進城時看到的景象,出聲詢問道。

  “振武營的人在鬧餉,兵部那邊也是,該發不發,當兵的不鬧才怪。”

  徐鵬舉搖頭失笑道,對於兵部惹出的麻煩,他做為南京守備當然關注,畢竟士卒要真鬧起來,他這個兵頭頭也跑不了。

  可是這事兒,他是真心不願意摻和。

  “南京兵部不會連這點兵餉都發不出吧,振武營可是南京城的重要兵力,好像是因為那事兒新組建的備倭軍隊。”

  魏廣德依稀有點印象,好像是看塘報的時候看到過,為了防備倭寇再次兵臨南京城,時任南京兵部尚書張鏊組建以備倭寇來襲。

  只是那次事件之後,倭寇再也未曾涉足南京城,這樣一支軍隊自然就成了擺設。

  “這事兒說來話長......”

  徐鵬舉作為南京城的地頭蛇,南京城裡城外發生的事兒哪裡會不知道,加之本身又是地方高官,知道的遠比市井百姓多得多,此時就和魏廣德侃侃而談,說起這振武營鬧餉的前因後果。

  振武營做為張鏊在任南京兵部尚書時召募的一支御倭部隊,由地方健兒組成,屬南京京營。

  按照舊制,南京軍士有妻室者月給糧餉一石,無妻室者六鬥,仲春、仲秋二月,每石米折銀5錢。

  這樣的待遇,對於早就知道舊例的士卒來說,自然也是可以接受的,至於官場的一些潛規則也是接受的,一開始倒也算是相安無事。

  只是隨著北部邊軍糧餉不繼,催徵急於星火。

  時任兵部尚書方鈍拆東牆補西牆,題請自南京轉運軍需百萬北調,把本該供應南京的糧餉優先轉運給邊軍,導致南京倉儲嚴重不足。

  等到馬坤繼任南京戶部尚書,由於儲量捉襟見肘,提出削減南京振武營兵丁每月軍餉,從5錢銀子改為4錢,振武營軍士從此怨聲載道。

  實際上,每月5錢銀子的軍餉真正到手不足一半,對於有妻室者來說,勉力餬口都顯不足,現在又要減去一錢銀子,算是徹底把振武營士卒的不滿情緒激發出來。

  不過好在眾軍士知道好歹,雖然軍餉被剋扣兩成,但也只是私下裡惱騷,還不敢放肆。

  去年魏廣德南下後不久,戶部尚書賈應春就得了一場大病,也被迫請辭回鄉養病,馬坤改任北京戶部尚書接替賈應春,繼任的蔡可廉老弱多病,軍隊糧餉全靠督儲侍郎黃懋官維持。

  而南京周邊去年就鬧氣饑荒,更是在今年暴發瘟疫,死者眾多,一些病死的軍士並未被軍隊除名。

  鑑於糧餉不足,黃懋官嚴格核查南京軍隊病死人數,病死軍士的糧餉直接停發,徹底激怒了其餘士卒。

  要知道,此時南京城裡糧價已經是每石米八錢,而南京戶部只按每石米四錢折色給餉。

  此時不少病死軍士家人還等著這筆銀子餬口,度過這次難關,現在直接給停了下來,自然讓許多士卒產生了兔死狐悲之感。

  “前幾個月糧餉就經常推遲補發,已經讓下面的軍士不滿,這二月初就該發的軍餉,都拖了半個多月也未見要補發的跡象,那些軍士現在連軍營都不願意去,就成天在街市上成群結隊閒逛,也不知道兵部這是要鬧到那樣才肯罷休。”

  說到後面,徐鵬舉也是有些擔心的嘆道。

  “黃懋官作為督儲侍郎,難道不知道找司藏員外郎理論,現在南京戶部可是他在做主,要是下面士卒鬧餉,引發譁變,他擔得起這個責任嗎?”

  知道了來龍去脈,魏廣德不由得擔心道。

  今天街市上看那些士卒的精神狀態,魏廣德感覺到深深的擔憂。

  別備倭備倭,備到最後自己變身倭寇燒殺搶掠了。

  “誰知道他們怎麼想的,我猜測壓著振武營兵餉不發,說不好和京城那位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