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283張居正

  那是他身邊的書吏,平日裡挺有眼力勁的,不知道今天怎麼回事兒,這麼冒失,不知道屋裡正在商量正事兒嗎?

  “什麼事?”

  吳山還是壓下不滿,對著門外之人開口問道。

  那書吏在聽到吳山問話後,這才小心翼翼的走了進來,進入堂中對三位大人躬身行禮後才開口說道:“三位大人,小人剛剛從外面聽來的消息,兵科給事中羅嘉賓上書皇帝,彈劾趙文華侵吞軍餉,數額高達十萬多白銀。”

  “什麼?”

  吳山不由失聲道,剛剛還打算給趙文華上疏請恩旨,也是想到人都死了,以前的恩怨也該一筆勾銷了,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還是有清流不願意放過趙文華,選擇繼續彈劾。

  左右侍郎也能驚訝,這種事以往還是很少見的,人死帳消,就算以往有什麼恩怨也該一筆勾銷了,可沒想到這個時候還有人上書彈劾。

  有了這份彈劾奏章,吳山知道禮部這邊的奏疏還得再緩緩,看宮裡的意思。

  若是因此治罪,自然就不用再提什麼給趙文華諡號的事兒了,罪臣憑什麼享受諡號,若是無罪,那就要馬上請旨恩賞了。

  考慮片刻功夫,吳山就有了計較,這才對左右侍郎說道:“這樣也好,咱們也不用糾結要不要上奏天子了,等這道奏疏批下來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正是正是。”

  “有道理,看宮裡的意思吧。”

  兩位侍郎大人自然支持吳山的決定,這樣的奏疏,也就是一兩天就該有消息傳出,即便禮部這次動作慢點,其他同僚應該也能理解他們的為難。

  “你去通政使司,把羅嘉賓的奏疏給我抄一份來。”

  左右侍郎離開後,吳山對書吏吩咐道。

  而此時,兵科給事中羅嘉賓再次上疏彈劾趙文華貪墨的消息已經在京城官場傳開,和之前不同的是,大多數官員在聞聽此事後都是微微皺眉,不再像之前聽聞彈劾趙文華時那麼歡欣鼓舞。

  魏廣德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只是搖搖頭,死都死了還告什麼?難道打算株連?

  不理解歸不理解,魏廣德肯定是不會摻和的,一開始他也沒打算摻和進去,對他小胳膊小腿的沒好處。

  那些彈劾趙文華的人,大多數都是想用彈劾來搏出位,希望獲得清名,有利於自己的仕途。

  現在魏廣德是沒機會升官,自然就不要那些虛名了。

  趙文華已死,嚴嵩對他的那點怨氣自然也煙消雲散,回想往昔還是有點傷感的。

  只是羅嘉賓的奏疏到了內閣,他卻不能不處理,按照慣制在條陳下建議有司核查就算完事兒,至於嘉靖皇帝那邊最後會做出什麼選擇,他也懶得再管了。

  嚴嵩從這份彈劾奏章中聞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息,因為奏疏提到趙文華貪墨軍費的時間是前年,也就是嘉靖三十四年。

  那是什麼時候?

  那是東南倭亂最麻煩的時候,朝廷對東南的倭亂大為頭疼,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還調集大量軍隊和軍資剿倭,在這樣的節骨眼上趙文華貪墨若真是被坐實了,也不知道嘉靖皇帝的怒火會不會再次被點燃。

  “十四萬石軍糧,趙家人吃得完嗎?”

  嚴嵩嘴裡低聲唸叨一句,他倒不是不信羅嘉賓,這種事兒還真有可能被幹出來,就是這個時機,真的是.......

  傍晚的時候,這份奏疏被送到了永壽宮中。

  不管是內閣還是司禮監,在這個時候都不敢壓下任何關於趙文華的奏疏,只能是一路放行送到嘉靖皇帝的御書案上。

  當看到前年,大明朝廷最困難的時期,趙文華督師江南竟然侵吞了十四萬石軍糧,這可是十多萬兩白銀啊。

  從興建北京城外城牆後,大明王朝中央財政就極度緊張,當時為了擊退倭寇騷擾,硬是從漕糧中擠出的這批糧食,居然還有人幹伸手貪墨。

  沒有等內侍讀完奏疏,嘉靖皇帝伸手示意把奏疏交到他手裡,他要親自過目。

  很快,黃錦從內侍手中拿到羅嘉賓的彈劾奏章呈送御前,嘉靖皇帝來回反覆看了幾遍,奏疏中提到的幾處證據似乎不似作偽,再想到趙文華侵佔西苑的建築材料營建自家豪宅,一時間新仇舊恨一起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