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266常盈庫

  而內府、光祿寺的財政收入則主要由戶部、工部負責管理,但其開支卻不受戶部管理制約。

  其中太僕寺是所有衙門裡收入最豐厚的,也是墊資最多的部門,畢竟你衙門裡就那麼大的消耗,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財政結餘,然後被皇帝和其他衙門用各種理由借走,而後果就是明朝邊軍沒有足夠的馬匹可用。

  太僕寺是明代負責馬政畜牧的機構,因此太僕寺掌握的重要財政資源就是馬戶,草場,馬匹等大量的馬政資源。

  弘治年間的統計,太僕寺掌握的養馬人丁超過了六十八萬,而田地則超過了十六萬頃。

  由於中原王朝一直以來深受草原部落的侵擾,因此馬政屬軍國大政,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朱元璋就曾說過:“馬政國之所重。”

  那麼太僕寺作為專管馬政的機構怎麼會轉變成財政管理機構,又是怎麼變成明朝最有錢的一個部門的呢?

  明朝實行兩都制,因此太僕寺也有兩個,北京的太僕寺管理直隸、河南、山東等地的馬政,南京太僕寺位於滁州,管理南直隸的馬政。

  按照制度,太僕寺就是一個專門為朝廷提供馬匹的機構,實際上並不具備財政管理職能。

  只是大明南北各省養殖的馬匹差距巨大,南方餵養出來的馬匹並不適合作為戰馬,自然價值大降,實際上是虧本狀態。

  由此,南方蓄養戰馬成了虧本生意,不止是馬戶,南京太僕寺也不願意繼續做下去,於是有了馬匹折色,南京太僕寺不在提供馬匹給朝廷,而是改為“馬銀”。

  這馬銀來源也是複雜,不僅有馬匹折色,還有草料銀、馬場租金等等。

  而馬銀的數量,也從成化二年僅3萬兩,上升到正德八年時一年18萬兩,此後繼續增加,到嘉靖七年達到一年36萬兩,而現在,據說嘉靖三十四年馬銀收入46萬兩白銀。

  可以說,太僕寺常盈庫已經是大明朝廷最後的準備金。

  至於常盈庫裡到底有多少銀子,陳矩搖搖頭,他還真不知道。

  或許,只有太僕寺卿才清楚準確數字。

  但是陳矩也悄悄告訴魏廣德,“別看朝中百官都擔心朝廷因為沒錢而發不出歲賜,但實際上太僕寺常盈庫裡銀子多了去了。

  戶部的老庫已經空了,沒有了,可是太僕寺還有個老庫沒動,那老庫嘉靖十三年時封的,現在太僕寺的馬銀都是堆放在新庫裡,這也是皇爺根本不擔心銀錢不足的原因。”

  魏廣德聞言眨眨眼,有點明白了。

  怪不得都輸朝廷沒錢了,可是嘉靖皇帝依舊我行我素朝戶部要銀子使,敢情人家早知道朝廷還有個小金庫在那兒。

  “這銀子存在那裡就不花銷了?還有,知道這事兒的不多吧?”

  魏廣德好奇問道。

  “兵部、戶部肯定是知道,兵部還管著太僕寺,只是沒法直接張口要銀子,張口也沒用,人家不會給,只會按照年例每年撥給邊鎮十餘萬兩銀子用於購馬或是補充軍餉不足。

  皇帝可以要,但是也很麻煩,內閣和兵部都會頂住,所以皇爺只問戶部要銀子,戶部空了太僕寺的銀子自然就要借出來了。

  只是這是借銀子,後面還要還的。

  知道這個事兒的,六部九卿中應該也不多,傳開了還得了,各部都有積欠,小閣老都不敢說這個事兒,畢竟那些銀子都是朝廷截下來的軍費,也是朝廷為經後可能發生的戰事準備的軍費,可不敢胡亂開支出去。

  前幾朝的皇爺也只能小敲小打弄點出來,都不會拿太多,大頭還要存著,朝廷這邊緊就緊點,只要能湊活過去就行。”

  陳矩說著說著自覺失言,急忙提醒魏廣德道:“我也是聽乾爹提了一嘴才知道,千萬別說出去啊。”

  想想也是,嚴世番多貪財的一個人,他會不知道太僕寺的銀庫?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他的職位或許觸摸不到太僕寺的核心,但是他老爹嚴嵩不可能不知道,首輔大人啊。

  但是太僕寺的銀子,說白了就是大明王朝從成化年間開始就存起來的戰爭儲備金,除了軍事支出外,還真沒有合理理由調用其中的存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