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182禮部行

  “你還不知道?”

  嚴侍郎略微詫異,隨後點點頭,“也正常,我也是昨日才知道的,今科進士本來是不選館的,朝考只是安排去處,昨日尹詹事上奏後,陛下單獨把你點出來入翰林院庶吉士。”

  說到這裡,嚴侍郎眼中滿是羨慕之色,感嘆道:“魏傳臚的隆恩真是讓人羨慕啊。”

  而此時的魏廣德在聽了嚴侍郎的話後,瞬間有點傻眼。

  自己什麼時候和皇帝勾兌上了?

  這一科進士居然沒有選館的打算?

  自己成了今科唯一的庶吉士?

  魏廣德一時不知道該怎麼接話了,這話該怎麼接?

  離開禮部衙門的時候,魏廣德懷裡多了一張條子,這是他去翰林院的文書。

  出了禮部衙門上了李三的馬車,回九江會館的一路上魏廣德還在思考著這個事兒,皇帝怎麼對自己這麼好?

  紙包不知火,嚴家傳過來消息的時候也說了,自己的名次是皇帝點的,嚴家清楚這點魏廣德早晚會知道,所以並沒有隱瞞什麼。

  當然,嚴閣老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也沒有隱瞞,魏廣德自然知道嚴家做了什麼。

  可以說,沒有嚴閣老的推動,自己的卷子肯定到不了皇帝眼前,自然提拔名次就變得不可能了。

  當時魏廣德還以為是自己的文章做得好,可是現在看起來,似乎不是那麼會事兒。

  就算文章入了皇帝的眼,可是為什麼把他點進翰林院?

  好吧,因為被皇帝單獨點出來,讓嚴訥都羨慕,要知道他已經是進了入閣通道的人。

  確實,入不入閣,很大程度上是看皇帝的態度,可是魏廣德滿打滿算就見過嘉靖皇帝兩次,一次是殿試,一次是傳臚大典,話都沒說過一句。

  都說翰林院裡的是儲相,其實對於大量的翰林來說,能夠最後走到那一步的畢竟是少數。

  翰林院入閣之路其實沒幾條,一般是在翰林院熬到侍讀學士或是侍講學士,這個時候就是一個關鍵節點,下一步是轉遷詹事府還是太常寺,另外還有一個方向,那就是入部,進禮部還是其他部衙任右侍郎。

  一般來說,皇帝看中的人,會轉遷到禮部右侍郎的位置上,然後考滿升左侍郎,或轉遷吏部左侍郎,入閣。

  這是一個標準程序,大多數被皇帝看中的閣臣都是走這條捷徑。

  如果入部的時候進的是吏部,那麼你就還有機會轉禮部,但是如果是刑部、兵部這樣的衙門,一般來說你和內閣就今生可能無緣了。

  畢竟內閣就那麼幾個位置,每次補選內閣閣臣,禮部尚書只是人選之一,同時和他競爭的還有太常寺、詹事府那些翰林學士們以及禮部、吏部的侍郎。

  而這些侍郎,也大多是由翰林院考滿後出來的。

  因為這些人選背後往往都有翰林的標記,所以才有了費翰林不入內閣的說法。

  可以說,禮部就是翰林院在朝堂上的自留地,沒有翰林院經歷的是進不了禮部衙門的。

  魏廣德前身就是小老百姓,自然對官場升遷是不甚瞭解。

  但是到了這一世,特別是上京來趕考後,魏廣德就從夏可範等進士,在京九江商人和讓張吉收集了不少之前官場升遷的信息進行研究,特別是知道自己是被嘉靖皇帝點為傳臚後,自信心有點膨脹了,專門研究了內閣閣臣的來歷。

  和過去魏廣德想的完全不一樣,明朝這個時期的內閣閣臣大多不是除禮部以外五部尚書中選出,而是出自詹事府、太常寺和禮部、吏部侍郎之中,而且這些人大多身上還掛著翰林學士的頭銜。

  至於後世看到的某某內閣閣臣有禮部尚書、吏部尚書或者戶部尚書銜,那其實是入閣以後皇帝給的加銜,用來提升品級用的。

  畢竟內閣閣臣就是大學士,而大學士品級是五品。

  也就是說,明朝的內閣大學士大多都是禮部和吏部左右侍郎的位置直接入閣,而不是成為尚書後才入閣。

  相反,魏廣德很明確的感覺到,似乎成為除禮部尚書外,其他五部的尚書似乎就沒辦法入閣了。

  之所以單獨說禮部尚書這個職位,也是因為禮部是清水衙門,比較清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