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萬盛世 作品

53我的歷史使命

  魏廣德早已準備好筆硯,快速把題目抄到草稿紙上,邊寫心裡邊笑,還真是自己熟悉的東西,母親燒香拜佛是起效果了。

  因為,魏廣德已經看到今天縣試的第一道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出自論語述而篇。

  好吧,看到這裡,魏廣德就知道縣試確實考的比較簡單了,只要讀過四書的,應該很容易找到題目的出處。

  這話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啊,孔子對顏淵說:“如果用我,就去積極行動;如果不用我,就藏起來。只有我和你才能這樣吧!”

  而第二道題出自大學第六篇,“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意思就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主要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

  看到這道題目,魏廣德心裡就微微一動,這題貌似出的有問題。

  魏廣德想到的有問題,倒不是說這個題目有問題,而是這段話似乎更加偏向於王陽明的心學,唐縣尊考出這道題,其中就頗有點耐人尋味了。

  王陽明這個名字,也是魏廣德在去年從孫夫子口中聽到的,不過孫夫子卻是對他大加斥責,認為他的學說是妖言惑眾。

  不過,這不影響魏廣德想起這麼個人來,“知行合一”和“格物”,好像很有名。

  後來又從其他地方聽說,當年寧王造反,貌似王陽明參與鎮壓叛亂,不過到現在,這人早已作古。

  人雖不在,但是他開創的心學卻是繼續在士人圈子中廣為流傳,並逐漸於盛行的程朱理學分庭抗禮。

  當然,因為心學粗創,在影響上遠不及理學,也被理學一派所敵視。

  魏廣德不僅轉頭看了眼大堂方向,雖然看不到大堂上的情況,但是魏廣德心裡卻是想的,不會這位“無為而治”的知縣是個心學門人吧,要不怎麼會出這麼一道題目。

  後面還有五經題一道,五道題自己任選,還有五言六韻試帖詩一首。

  五經題,魏廣德自然選擇自己選修的《尚書》,自然也就選尚書題來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