淵妖 作品

411.第411章 壹同天下之義

第411章壹同天下之義

在三教做大之前,墨家也曾是顯學。

世人云:“天下之言,不歸儒道,則歸墨。”

墨家的道路非常清晰,墨子成聖之時,提出了十個治世之略“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用”、“節葬”。

這十個治世之略應用在武道上,直接對標道家的十大神通。

墨家如果想做大,完全有機會成為中原的第三個大教,但他們沒有。

墨家永遠是墨家,不可能成為墨教。

他們能發展成世之顯學,是因為他們在民間的威望極高,同樣是因為他們始終站在底層平民的視角,所以錯失了當時最關鍵的一次機會。

爭霸。

在諸國爭霸的時候,墨家逆天下之大勢,非要號召所有人息兵止戈。

“壹同天下之義”。

儒、道的選擇則與墨家不同,他們選擇了順應天下大勢,著眼於王下一統的未來。

時間會證明選擇的對錯。

後來中原立起了儒、道兩尊大教,墨家則在四處奔波止戰的過程中空耗底蘊,得不到各國王室的支持,逐漸失去了顯學的地位。

這些事,楚君回都是知道的。

藥師菩薩智慧無量,就像是一部活著的史書,在和她對談的過程中,楚君回表現出了對百家往事的極大興趣。

菩薩不會強行給弟子灌輸什麼佛法,弟子喜歡聽什麼,她就講什麼。

她講的這些東西,成為了楚君回下山之後,敢於訴說自己“鬼谷”之志的基礎和底氣。

墨家的傳統就是,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所以隨巢帶著楚君回來到他居住的地方時,後者沒有一點的震驚。

不就是環堵蕭然,不蔽風日嗎?

不就是滿屋沒個凳子嗎?

多正常,企業文化。

楚君回用夢捏了幾個木凳,他坐一個,公輸家和墨家的幾個人還有的坐。

招待客人還要客人給自己遞凳子,換別人早就羞的面頰通紅了,但隨巢只是坦然的坐下,問了一嘴楚君回的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