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沫但不甜 作品

第1555章 海外中式快餐現狀

    比如國內貴川地區多吃辣,因為那裡山地眾多,氣候潮溼悶熱,需要吃辣來排汗。

    湘菜曾經喜苦,後來辣椒傳入國內,改為吃辣,同樣也是為了排溼。

    北方大多數地區,如魯豫等地,飲食多為量大管飽的麵食,菜餚普遍偏鹹。

    因為作為農業大省,勞動人口很多,大家日常進行高強度的勞動力工作,需要吃鹹一點,補充體內流失的鹽分。

    吃麵食除了填飽肚子,也有補充糖分的因素。

    不然每天干那麼重的體力活,不補充鹽分和糖分,會導致低血糖,整個人都暈了。

    國外一些從事重體力活職業的人,觀察他們的飲食特點,同樣可以看到他們吃的‘工作餐’,普遍也偏鹹,食物也多以麵食為主。

    法蘭西的長棍麵包、英格蘭的土豆泥、意呆利的披薩麵條,都是如此。

    再加上國外是幾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最早利用機器解放勞動力的地方。

    大量重勞力工作被各類機器取代,進而導致他們在百年時間裡,逐漸開始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更追求可以讓自己感到愉悅的酸甜口味。

    誰也不能否認,酸酸甜甜的味道,比起其他味道來說,更受大多數人的歡迎。

    所以他們在飲食方面不像國內那麼多變,基本把味道固定在了酸甜的味道上。

    於是許多歪果仁,在品嚐正宗的中餐後,才會說不喜歡中餐。

    覺得味道不好,還有些人拿製作食物的食材,表達他們的不喜歡,甚至厭惡。

    其實百年前,因為勞動力限制,社會生產效率底下。

    許多攻擊中餐使用奇奇怪怪的食材做菜吃的人,他們的祖先可能日常生活裡,也把許多東西拿來做菜。

    這些不過是他們和他們政府都不願意拿出來說的事情罷了。

    畢竟人家要樹立自己有品味、有文化的形象,才不能說自己跟蠻夷一樣,什麼東西都拿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