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我媳婦竟然收服六個家族

  這數字很合理,也符合開國之初設縣的規律。

  那時候涇縣大約有1萬多人,每口人按照100畝進行分田,這部分就是100萬畝,屬於朝廷給的基本田。

  此外則是官田,按雲朝律法是民一官一,這說的是比例,也是設縣規則。

  大概的意思是指本縣有多少人口,那麼縣衙就得掌握著相應人口的官田。

  而那時候涇縣有民一萬,一萬人的均田是100萬畝,所以雲朝開國之初的涇縣官田,同樣也是劃定了100萬畝。

  這兩部分加起來,已經200萬畝了。

  至於最後的一百萬畝,則是可以開荒的野地,又或者曾經也是良田,只不過因為戰亂荒廢,總之一句話,開國之初的規劃很合理,涇縣有民一萬,所以設縣劃地300萬畝。

  再加上預留的村莊佔地和縣鄉佔地,於是朝廷在劃分的時候總共給了450萬畝。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古人在治理方面很有一套,雖然不如後世科學發達,但是古人的內政民政很成熟。

  只可惜……

  這所有的一切優惠都是開國之初,後來的百姓根本享受不到這種待遇。

  現如今的涇縣,人口大約三萬人,除了縣裡十七家大戶有田,剩餘的基本上都是光滾蛋。

  這十七家大戶盤踞本縣,幾十年來一直盤剝,通過各種手段,幾乎兼併了全縣土地。

  甚至連縣衙掌握的那些官田,也被他們用行賄的方式買到手。如果從特殊角度形容的話,涇縣其實已經算是這十七家的私產。

  只不過原來是十七家,現在是十六家,去年有一家因為賣糧問題,耍個小聰明想要反抗周縣尉,結果當晚被全家殺光,並且被扣上謀反的大帽子。

  全家都死了,犯的又是謀反大罪,所以田產全部收回,重新被縣衙掌握在手。

  明眼人都知道,這其實是被楊一笑掌握在手。

  身為涇縣的縣令,掌控著縣衙大權,所謂的縣衙官田,和楊氏私產無異。

  而恰恰是因為去年那一次殺伐,讓剩下的十六家大戶全都嚇壞了,他們生怕哪一天會被楊一笑盯上,然後周縣尉那個壞種殺氣騰騰登門。

  與其被盯上,不如主動點,被盯上之後全家都得死,無論田產還是財富全都保不住,而主動則是另一番情況,說不定還能混個有功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