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本布衣,為何逼我稱帝? 作品

第106章 讓人瘋狂的政策


                 全縣都成了自己人,上上下下都餵飽了。

  然而即使如此,楊一笑依舊謹慎。

  他發佈告之時,借用縣衙的名義,哪怕被有心之人盯上,但也抓不住他的把柄。

  事實上,這是他的一次試探。

  也是麾下一群老謀深算者共同商量的決定。

  此次借用縣衙的名義發出佈告,乾的事情卻是招撫流民進行屯田,如果這事不被朝廷追究,那麼以後就可以繼續幹。

  村外80多個粥棚,貼了一模一樣的告示。

  每個棚子前面都站著書吏,負責給流民們宣讀和講解。

  內容很長,全文如下。

  第一項先是關於懲罰的,涉及參與鬧事的那些人。

  “涇縣縣衙佈告,鹹使流民聞之。”

  “於今日清晨,有一千四百七十七人滋鬧,施暴行,傷婦孺。”

  “身為災民,接受賑濟,不思感恩戴德,竟然打砸哄搶,此行為,重罪也。”

  “若按雲朝律法判處,該當判個立斬之決。”

  “然而縣秀才楊一笑公,心性良善,胸懷仁慈,有感災民悲慘,故而予以求情。”

  “經楊相公求懇,縣衙做出如下判令……”

  “凡此參與暴行者,貶為苦役五年,需開荒屯田,以贖自身罪!”

  “又因此一千四百七十七人,鎮壓之時當場斬殺三百二,人死如燈滅,故而不追究家屬。”

  “扣除之後斬殺之人,尚餘苦役1157人。從今日起,即刻勞作。”

  自古以來,掌權講究恩威並施,然而‘威’要在‘恩’前,否則起不到震懾的效果。

  所以這份佈告的第一項,刻意把懲罰寫在了最前面。

  五年苦役!

  勞作贖罪!

  這份懲罰看似森苛嚴厲,流民們卻全都十分敬服,甚至就連遭受懲罰的那一千多人,個個都在慶幸自己保住了一條命。

  所有人都認為,楊一笑是個仁慈的人。

  一千多個苦役,當場就被縣卒押走,但是去的地方其實並不遠,勞作之地就在楊家村附近。

  這附近曾有兩條灌溉大渠,乃是雲朝開國之時建造的水利,當初曾經澆灌十幾萬畝良田,號稱是整個涇縣的保糧之渠。

  只可惜由於雲朝的衰敗,再加上官場吏治糜爛,兩大溝渠年久失修,已經淤死長達二十年。

  而楊一笑現在要做的,就是疏通曾經的兩條大渠。

  只要這兩條大渠重新流淌,重現當年的灌溉田地之能,那麼至少有十幾萬畝旱地,將會再次變回水澆田。

  所謂廣積糧,其實就是種田地,這種事不是靠嘴說說就行,必須真真實實的去幹才行。

  但是……

  光靠一千多個苦役根本無法疏通大渠。

  所以佈告上的第二項,寫了楊一笑提出的‘以工代賑’。

  粥棚前的書吏們繼續宣讀……

  “涇縣縣衙佈告,鹹使流民聞之。”

  “爾等於老家遭災,千里逃荒來此,連續五日,接受賑濟。”

  “然則世上有一老話,救急不可救窮也。”

  “所以此前所賑濟的五日施粥,乃是為了保你們不被餓死。現今爾等已經恢復體力,故而施粥不再白施。”

  書吏們之乎者也念完一段,立馬開始用白話給大家講解。流民們則是屏氣凝息,生怕漏過任何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