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 作品

第225章 天下的大事,只能由鐵血而定!

 不過這一回,想要一舉拿下河北,也是不可能的!劉協盤算到這裡,還是打算再給袁紹和河北豪強們一個機會——他們的實力還是挺強大的,要不給機會,一味硬打,損失的可都是漢家自己的力量。

 “本初,”劉協這時候笑著對袁紹說,“你麾下的河北豪族果然強盛啊!竟然能拉出那麼多的精兵不過,河北的精兵雖多,但是你這個四州之主,卻不怎麼會用啊!”

 對,對,對這個天子聖明啊!

 一群跟著袁紹的河北豪族馬上就有同感了!

 這袁紹就不會用人用兵,而且膽子還有點“少”就是少,不是小。袁紹也有過拔劍向董卓和界橋鬥公孫的時候!膽子肯定是不小的,可是他的膽子在界橋之戰後彷彿就用完了。

 要不然你這天子早就給抓,不,是給迎到鄴城當職業“封官人”了!

 袁紹淡淡一笑,道:“天家,臣非不能用兵,乃是不忍用兵!如今天下紛紛,災荒遍野,人口銳減。臣牧守四州,自然要以安四州之生民為本,當使災荒得以緩解,百姓得以溫飽,怎可一味窮兵黷武?”

 原來不是袁紹不能打,而是袁老爺心善

 劉協笑了起來:“本初,原來你發冀州、幽州之兵十萬以困易京而不破城,是因為不忍用武啊!”

 袁紹的老臉稍稍一紅,但很快又恢復如初,道:“易京之圍乃是故幽州牧劉伯安的部下為故主報仇,臣只是援兵,而非主力。”

 “那十萬大軍圍困易京所需的軍糧,是誰出的?”劉協又問。

 “是冀州提供的。”袁紹回答,“公孫瓚曾經幾度侵擾冀州,冀州大族都願意出錢出糧,以剿滅此賊!”

 “所以十幾萬河北男兒就在易京城內外比吃軍糧?”劉協笑道,“吾可聽說公孫瓚存了三百萬石十年都吃不完啊!”

 劉協接著又道:“本初,朕觀河北軍容極盛,甲械精良,士卒雄壯,之所以不能用,還是河北的軍制不行啊!得改革!要不然是沒有出路的!”

 袁紹明白劉協的意思,只是笑了笑道:“天家,臣愚鈍,不知道該怎麼改,還請明示。”

 他這是讓劉協當著河北士族大佬們的面開價!

 如果那幫河北士族大佬不接受,那他們就只能力挺袁氏了!

 劉協掃了在場的一群河北大士族,開口道:“自古天下之道,無非周之封建,秦之郡縣,漢之並行。

 封建者,封君封臣,權責分明,封君居中,而封臣藩屏四方。天子以國君為封臣,封之以國。國君以大夫為封臣,封之以城。大夫以士為封臣,封之以莊。層層封建,層層發包,只要禮樂不壞,就能一致對外,步步拓土,化胡為漢!

 然當今河北,有封建之實,無封建之名。名不正,則言不順。因此君不居中,臣不守邊,禮樂不行,上下不一,人口土地雖多,但卻只有自守之力。區區一個公孫,也久攻不克!

 郡縣者,抑豪強而護中產,獎勵耕戰而行爵制,利出一二之孔,集舉國之力而行大事。然今河北,有郡縣之名,但無郡縣之實,冀州雖富,但中產幾無,只剩下大族、部曲、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