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逍遙王爺 作品

第三百三十八章 各方勢力

  百餘年後,謝氏一族又被外戚勢力奪權,改姓了張。

  老張家屁股還沒坐熱乎,本地士族李氏又打著為謝氏報仇的名號舉兵造反。

  李氏仗著人多錢多,很快便將謝氏擊敗,可還沒等李氏登基篡位,他手下的一個將領陳標便回頭一刀,將他的腦袋剁了下來,然後宣佈稱帝,依據自己的姓氏,改國號為大陳。

  這一番倒騰下來,整個大陳國就更加混亂了。

  因為陳氏本身就得國不正,不服他的人很多,再加上他有意壓制本地士族,所以其治下經常有造反的情況。

  而這片地方地形又很複雜,而且還有非漢族百姓,所以時政自然更加混亂。

  不過,陳氏因為是從軍隊裡爬出來的,所以很能打,一百多年來,很多人造反,都被他鎮壓下去了。

  雖說這些年大陳一直有很大的內部問題,但不管是大魏、大周還是大吳都對他不感興趣。

  原因有二。

  第一,進攻大陳的道路很難走,士兵勉強能過,但車輛就不行了,軍需壓力很大。

  第二,這地方打來打去,實在太窮了,耕地也不多,就算千辛萬苦打下來,不僅要搞扶貧,還要應付數之不盡的叛亂,實在得不償失。

  所以這片地方就這樣折騰了幾百年,直到現在。

  而最近幾年,聽說大陳的國君陳亮正在積蓄兵力,打算向外擴張,當然這消息的真假就不知道了。

  最後,便是大吳了。

  前面三個中。

  大魏一直稱自己是華夏正統,也在叫喊一統天下的口號,自己也有所實際行動,只可惜失敗了。

  大周心裡也想著一統天下,恢復華夏,只可惜所處的位置十分尷尬,各方面威脅都很大,應付周邊威脅便已經耗盡全力,想要有所行動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

  大陳雖內部矛盾比較多,但不管哪個國君上臺,第一個詔書便是宣佈己方政權的合法性,並且敕令大周、大魏、大吳三國即刻投降歸順自己。

  雖然三者都拿這玩意當放屁,但不管怎麼說,口號和態度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