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酒何尋 作品

第五十二章 回家

難道是朝廷裡的人告訴的黃晏?

如是,那會是誰?

此外還有,黃晏故意說到“陛下欲廢太子、欲罷支持太子的地方官員”,是想讓自己遲疑不回,只是他前一說完,召自己返京的諭令就到了。這也太巧合了!!

難道黃晏一開始就知道諭令要到?!是朝廷裡有人提前告訴了他諭令將至?!

若如此,他便是真與朝中之人有聯!他是聽其命令行事??

這黃晏要害自己,但自己彷彿並未與他結怨??莫非此人真是受朝中誰人指使來害自己?!

那是誰人要害自己?!

不用薛銘御多想,一個人的名字即刻闖入他的腦中。

丁疏琰。

若說誰要加害自己,那幾乎只是自己開罪過的人。自己開罪了何人?似乎只有丁疏琰了。不久之前,自己上疏,將其痛罵一番。

如此似乎也說得通了。丁疏琰是左尚書令,天子的詔書諭令都由尚書檯傳宣,他不難知道會有諭令要去隼州、也不難知道諭令之意。他可派人提前告知黃晏諭令將至。

只是,又為何會有此召己返京的諭令?

依常理,若只問詢邊境情形,陛下命己上疏即可,全無必要召己返京。且現在已知陛下無意廢太子,也就沒有召己返京的因由。由此看來,諭令應非陛下本意。那便只有一種可能了,是丁疏琰建言,讓陛下召回自己。如此,後續諸事,皆是黃晏依其吩咐而為了。

如此來看,所有的事情便已明瞭了。

丁疏琰因為被自己彈劾,所以決意報復。他派人去找了黃晏。他告訴黃晏天子諭令將至,要黃晏設言誆陷自己。黃晏聽命,邊境那日,先假意主戰,取信於自己,再杜撰陛下欲廢太子及支持太子的官員。自己誤信其言,天子諭令至時遲疑不動,惹了個“目無君上”之罪。而後黃晏再以邊境放箭一事上疏彈劾自己。如此一來,“兩罪”相疊,陛下動怒,將自己下獄。

對,事情便是如此!

這就是事情的真相!

現在只缺一個印證而已!

薛銘御捋清了自己為何入獄。對他而言就還剩一個疑惑未解了。

自己前一下獄,後便來個大理寺少卿要自己嫁禍尚卿。他汪樆一個大理寺的少卿,為何要跟尚卿過不去?!他跟尚卿有怨?!

只是他一個區區的大理寺少卿,與身為宰輔的尚卿幾乎都不會有甚交集,他如何與尚卿結怨?!莫非,他也是聽人命令行事??那會是誰與尚卿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