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關酒何尋 作品

第四十二章 馬榫

“左令聽的何事?”

“尚書檯裡有傳聞,當年祁尚卿離任隼州道行臺令,推舉的繼任者,並不是薛銘御,而是隼州刺史黃晏。若他二人關係不錯,為何祁尚卿不推舉薛銘御?”

趙儼略作思索,回道:“這個自然很好理解,祁尚卿不推舉薛銘御,自然是為了避嫌。他二人當時一個在隼州、一個在郯州,並無隸屬,他直接推舉薛銘御,這不太明顯了麼?再說了,就算祁尚卿推舉的黃晏,可最終不還是薛銘御接任的麼?他二人離了老遠,怎就恰是薛銘御去了隼州接任?這其中真沒什麼?!左令信麼??”

丁疏琰沉默不答,若有所思。

“左令,這還不明顯嗎?祁尚卿跟薛銘御,二人十幾歲便認識了,二人一同求學、一同科考、一同中第,還一同去了東宮,又同時外任地方,薛銘御還接任了祁尚卿的隼州道行臺令。左令,天底下有如此湊巧的事情麼?!我這說得我自己都信了,這二人的關係一定不一般!”

丁疏琰也終於確信了:“你說得對!我大意了,沒有想到這些……那現在怎麼辦?”他看著趙儼。

趙儼一時半會也想不出來:“這個還需計議。”

丁疏琰感到有些頭脹,抬手按揉腦袋兩側的顳顬,說道:“那今日先到此吧。過了今日再說。”

“是,左令。”趙儼回道。

……

趙儼出了丁府,返回的途中,邁步間,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薛銘御上疏,這事背後怕是還有更大的隱情!

他在腦中細細捋來:

薛銘御的第三封奏疏才到的京師;

是在上次殿議之後;

上次殿議,太子被陛下訓斥;

太子被斥之前,先跟丁左令起了爭執。太子跟丁左令爭執在先,被斥在後;

太子被斥,薛銘御立即上疏,直指丁左令;

薛銘御是外官,卻敢參劾朝臣,參劾的還是跟太子爭執的丁左令;

這薛銘御,跟太子還有關係?

腦中繼續捋來:

薛銘御早年進入東宮,是太子近侍。二人有“師生”情誼;

如今薛銘御主戰,太子也是主戰,二人政見一致;

太子殿會被斥,薛銘御怪在丁左令頭上,上疏為太子出頭;

如此可見,這薛銘御跟太子的關係也是不一般;

等等,還有祁尚卿!對,還有祁尚卿。祁尚卿也跟太子有“師生”情誼、政見一致,極可能也是關係不一般。

又回頭捋一遍,事情的“真相”終於明瞭了:

薛祁二人,同窗同年同僚同政見,關係不一般;

薛祁二人與太子,有“師生”之誼、政見一致,關係不一般;

太子殿會被斥,薛祁二人怪罪到丁左令頭上,薛銘御直接上疏參劾丁左令,或是祁尚卿指使薛銘御上疏參劾。這便是事情的真相。

趙儼陷入了沉思:“薛銘御……祁尚卿……太子……”他忘了腳下的路,拐入一個與回宅反向的坊巷。

……

三日後。傍晚酉時。丁府。

書房裡,丁疏琰與趙儼並排而坐。

“今日過來為何?你想好了?”丁疏琰問道。

“是,左令。”

“那你怎麼想的?”

“要給他薛銘御一點教訓。”

“那是必須!不然我這個左尚書令的臉往哪裡放?!”丁疏琰說道:“那你想到怎麼做了嗎?”

趙儼略作停頓,並不急於告訴丁疏琰答案,而是另說道:“左令,薛銘御上疏一事,我覺得背後還有更大的隱情。”

“什麼隱情?”

“左令,”趙儼開始道來:“薛銘御的奏疏是在上次殿議之後。上次殿議,發生了何事?”

“你是說,太子被陛下訓斥?”

“不錯。但這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情……”

“什麼事?”

“左令您跟太子起了爭執。您跟太子爭執在先,太子被陛下訓斥在後。”

“你的意思是,太子被斥,那是我的緣故?!”丁疏琰有些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