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愛與瑰夏不可負 作品

第368章 洞真八景金玉飛經

絡腮鬍不知是粗心大意,還是有意為之。

在他將這門《洞真八景金玉飛經》的玉簡交給杜祐謙時,其中竟有一點對《洞真八景金玉飛經》的理解和猜測。

也不知是他本人的觀點,還是別人的觀點。

不過杜祐謙傾向於認為,絡腮鬍只是粗心大意。

因為那些心得理解非常少,而且不成體系。

簡直就是一個人看書時隨手記下的註釋、筆記。

而且這觀點應該不是絡腮鬍的,因為絡腮鬍所修的功法,明顯不是這一門。

杜祐謙猜測,應該是絡腮鬍偷偷去拓印這門功法時,將功法主人對這門功法的思考和理解給一併拓印過來了。

暫且就稱這門功法的原主人為無名氏吧。

八景者,乃是元景、始景、玄景、靈景、真景、明景、洞景、清景。

別管那些字有多麼玄乎,實際上八景只是指八個容易感受天地間靈氣變化的時間。

這個時間,按照無名氏的理解,既是一天裡的八個不同時間,又可以是一年裡的八個不同時間。

按照這樣的理解去修行,會別有妙處。

無名氏又進行發散思考,若這八景,是指一天裡八個不同的時間,又是指一年裡八個不同的時間。

那麼在不同的時間,哪怕在同樣的地點,所看到的景色是一樣的嗎?

所得的感受是一樣的嗎?

不同的時間,所站立的真的是同樣的地點嗎?

就算我沒動,那天地有沒有動?

所以,這八景,真的只是八個時間嗎?

會不會也是指八個不同的空間位置?

杜祐謙被這個思考給驚呆了。

若讓他自己來想,恐怕幾百年也不會往這方面想,哪怕他其實有著這方面的哲學思辨底子。

比如地球上的“人不可能兩次跨入同樣的河流”,“忒休斯之船上若所有的零件都換了一遍,那麼究竟還是那艘船嗎”,“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等,都有著類似的思辨在裡面。

等到蘇妙真人洞府即將開啟的時候,杜祐謙仍在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