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氣運如龍 作品

第183章 斷人財路

  清頡看了眼劉洋,這個按察使可是劉家養出來的,能坐到這個位置當然也是因為他是衍聖公的女婿。

  他來到這裡處處受到這個劉洋的節制,手底下多半數的官員,明裡暗裡效忠他。

  搞得清頡來到這裡幾個月了,除了自己提拔的高布恩外,竟然連個小弟都沒有。

  清頡當然知道這些人都打著什麼心思,這一百萬兩的救災款,怕是真正用到災民身上的,能有一半就不錯了。

  清頡當然不能讓這個人搶了他的事情:“大人所言極是,只是不知大人要這些蝗蟲有何用?”

  “各地收到了蝗蟲,就地架起油鍋,將蝗蟲猛炸一遍,然後曬乾,打包運走。三舍書屋的人會配合你們,到時候曬乾的蝗蟲由他們運走就行了。”

  李景隆沒有解釋,只是告訴他們要如何做,油炸曬乾後,這些蝗蟲可以長時間保存,在研磨成粉末後,加入戰馬的飼料之中,那就是難得的蛋白質了。

  當然這點事朱雄英告訴李景隆的,當時聽到要收購蝗蟲他們還震驚了好一陣呢。

  為什麼古代蝗災,災民們不會捕捉蝗蟲?

  蝗災遮天蔽日,人們會有本能的生理恐懼,對於這種事務那都是本能的逃跑的。

  而且因為蝗蟲會飛,他們只會在一地待極短的時間,吃光了這地裡的莊稼,那麼就會馬上轉移。

  還沒等你發現,準備捉它,它就已經轉移了陣地。

  所以一般古代是不會有人去想要捉蝗蟲充飢的,就算有他們沒有提前準備,沒有多數人合作的情況下,很難成功。

  而李景隆的命令一下,整個村的人都會行動。

  要知道明清時期,幾乎2.8年就會發生一次蝗災,這些人和蝗災也是打過好多次的交道了。cdn.y13398281206.com/apk/aidufree.apk  愛讀免費小說app更新最快,無廣告,陳年老書蟲客服幫您找想看的書!

  對於蝗蟲的習性,不說了如指掌,那也是相當熟悉。只要能調動起來他們,相信華夏大地勞苦大眾們,會迸發出不一樣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