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氣運如龍 作品

第111章 光明正大的陽謀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對於那些大地主們,有頗多不滿但沒有辦法,他收稅,還是需要仰仗這群地主鄉紳

  所以在洪武八年的時候找土地多者聘為糧長。

  可是朱元璋也想了一些辦法,來排除這些地主階級的崛起。

  第一個就是遷移,比如初年期間遷移地主到濠州,後面建國後又遷移地主來京師。

  可是這種方法終究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地主們就算到了另外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可能剛開始人生地不熟的,沒有辦法建立起自己的勢力,可是隨著時間發展,地方勢力便會越來越大。

  所以到了後期,朱元璋便用了苛行誅滅的方法,不問實不實必誅而覆其家,這也是消滅地主的另一手段。

  就像胡惟庸案時,許多江浙地區的大地主在一時之間全部滅門。

  朱元璋對於農民方面在開國時期便曾大規模的丈量土地,之後每平定一地,便派人丈量土地。

  之後更是編成了魚鱗圖冊,還有調查人口編訂黃冊。

  黃冊和魚鱗冊的形成,非常精密,防止了地主舞弊。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因為在地方上官員的滲透力不足,所以大多數百姓人和過去一樣,各種雜稅也隨之而來。

  這當然不符合帝王的利益,因為農民負擔過多的稅收,卻又上交不到政府。

  罵名他擔著,好處地主得了,朱元璋怎麼可能會同意?

  但是因為到地方上阻力太大。這些地主鄉紳,在地方上少說,也盤踞了數十年關係錯綜複雜。

  朱元璋想要動手,卻也沒有絲毫的頭緒。

  雖然解決不了問題,但朱元璋的方法一向都是解決不了問題,就是解決製造出問題的。

  所以老朱對地主的屠殺一直沒有停止,但不過飲鴆止渴而已,他在位時能這麼做,那之後呢?後面的君王是否還能有這樣的力度?

  “知道,所以孫兒什麼都不做,只不過設立一個副糧長,監督一下稅收而已。朝廷之前也會派小吏前去,只不過設一個常在的人員。”

  老朱臉上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放下手中的茶壺,點頭示意繼續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