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226章 在扶桑

而這一次的扶桑戰役,他還是頭一次參加實戰呢。

實際上,和他差不多的軍官也有很多,畢竟大乾雖然年年都打仗,不過大部分都是小規模戰役,哪怕是和蒙古人打仗,那也只是西北前線的事,和其他方向的駐軍沒啥關係。

因此實際上,大部分的軍官,尤其是統一戰爭之後參軍的軍官們,相當多一部分其實還沒有真正的參加過戰爭呢。

葉琛來到團部參加軍議的時候,心中固然有著第一次上戰場的緊張,但更多的還是興奮。

這可是戰爭,能夠讓自己立下功勳的戰爭,只要自己這一次表現好了,那麼將會為自己以後跨過校官門檻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乾的陸軍基層軍官,想要成為校官,基本上只有三條路子,一個是熬資歷,熬上十幾二十年也就差不多可以熬成一個少校了。

第二條則是報考講武堂,只要考進去,然後一畢業就是陸軍少校。

而這兩條路子,都不適合葉琛,因為前者他不願意,好歹也是男爵世子,未來的勳爵老爺呢,熬上十幾年才能夠成為陸軍少校,然後等熬到了少校,這種事他無法接受。

至於第二條就更不可能了,自家人知自家事,就自己的腦袋,當年報考武學堂就很勉強了,現在還想要和眾多軍中轎子競爭講武堂的入學名額,這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第一關的筆試都無法通過,哪怕他爹是國公都進不了講武堂,更別說他爹只是個男爵了。

還有第三條路子,那麼就是依靠實打實的軍功晉升!

而這一條,實際上也是很多普通軍官年紀輕輕就能成為校官的唯一道路。

不用熬資歷,也不用去考講武堂,只要立下軍功,立馬就能夠跨過這道門檻。

只要立下功勞,興許過個幾年就能夠成為少校了,只要能夠在三十歲左右跨過這道門檻,以後總算是還有一絲希望指望著成為將官,再不濟也能夠混到上校軍銜再退役。

所以儘管即將面臨著戰爭,葉琛固然有緊張,但是更多的卻是興奮!

而葉琛這樣的人,在大乾陸海兩軍裡還有很多很多,他們不管是為了個人的前途,還是為了家族興衰,都是極為渴望在戰爭立下功勳的。

這種對戰功,對榮華富貴的渴望,也是大乾的陸海軍都擁有著極為強烈的對外擴張的根本原因!

如果打仗沒好處,他們為什麼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甚至是打破腦袋也要上前線?

真的只是為了忠君愛國?

怎麼可能!

他們大多數人只是想要博一個榮華富貴而已!

為了鼓勵士子從軍,同樣也是為了讓軍方更加堅定的站在王室這一邊,楚行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堅定不移的推高軍人的社會地位。

比如說薪資待遇上,這年頭從軍的薪資待遇都是比較高的,哪怕是普通士兵自從統一戰爭結束後,其薪資待遇大幅度下降,其每月拿到手的薪餉大體上也就和普通工人相當的,但是你得注意的是,在大乾王朝裡當兵,那都是包吃住的,吃穿都不用額外花錢。

士兵拿到手的錢都是自己寄回家或者是自己花銷使用。

至於軍官那就更高了,哪怕是還在就讀的武學堂學校,他們的軍銜都是准尉,然而每個月也有十元左右的薪資呢,等畢業後除了軍銜薪資外,還有職務薪資,一個少尉在和平時期每個月的薪水就有二十元左右。

更不要說,軍人退伍之後還會安排就業,尤其是軍官退伍,大部分都是會安排到各地各種機構裡任職,繼續當官呢。

對比其他行業,軍人的待遇無疑是比較好的。

此外軍人還能夠更加容易獲得貴族的頭銜,如果說早年的貴族頭銜,更多的只是一個榮譽的頭銜,頂多就是獲得一筆數量不算多的貴族俸祿而已。

但是自從前幾年楚行開始對貴族進行封地之後,貴族頭銜就是變成了實打實的利益了,一旦獲得封地,就能夠獲得封地俸祿,此外通常還能夠獲得大量的土地作為私產,這些土地可是一批極大的財富,哪怕是等子孫後代無法守住爵位,被收回了封地,但是賜下的私人土地卻是不會回收的,換句話說,這些土地可是能夠一直傳承下去的。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大王楚行前幾年就是放寬了冊封貴族的限制,雖然說男爵以上的貴族頭銜冊封依舊困難無比,但是卻是增設了勳爵這一級別的貴族頭銜,而這勳爵的冊封條件就要容易的多了,要知道楚行到最後可是打算冊封至少上萬人的勳爵,然後封到全球各地去的,所以對勳爵的冊封限制就不會太大。

然後還放寬了爵位承襲的難度,以往減等世襲到男爵後,就是直接削爵了,但是現在減等世襲到勳爵後,如果勳爵世子能夠通過考核,依舊能夠承襲勳爵的爵位,儘管可以預料考核的條件不會輕鬆,但是至少有了一個承襲的機會不是。

而提升貴族的待遇,基本上就等同於提升軍方的待遇了,因為目前大乾王朝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貴族都是軍人出身。

也只有從軍才能夠更加容易獲得貴族爵位。

要不然的話,就只能是成為一個科學家,成為學術貴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