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143章就敵於食

  就因為這麼一點點的成本,陸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這種新槍的服役!

  當然了,更加關鍵的是,也是因為這新槍並沒有帶來什麼明顯的作戰性能的提升,身管壽命多一些少一些,對實戰影響不大。

  結果是,近衛軍那邊裝備了採用新型材料製造槍管的火槍,而陸軍那邊卻是沒用,也是讓華南武器公司那邊鬱悶不已,只能是得製造成本降下來後,再讓陸軍採購了。

  對於馬車等軍用裝備也是同樣如此,軍方對價格是非常敏感的,要求保證在一定的價格之下。

  軍方這樣又要便宜又要好用的要求,自然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能是進行一定的取捨,但是在新型快速馬車的取捨下,最後軍方選擇的取捨方案就是保留速度和通過性,犧牲了載重量以及成本,尤其是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太在乎了。

  這不是陸軍願意,而是沒辦法的事,達不到速度和通過性,再便宜的馬車也沒用,只能是用昂貴的東西了。

  然而哪怕是新成立的這種快速運輸馬車,想要跟上呂文濤的騎兵部隊的長途機動速度,其實也是非常困難。

  但是話又說回來,其實呂文濤所部的行軍速度,和蒙古人比起來還是不算什麼,蒙古人當初在河套戰役的時候,其主力部隊進行長途急行軍奔襲的時候,基本上可以保持在每天六十公里以上的速度,極端情況下甚至可以一天跑七八十公里。

  為啥?沒別的,人家就是馬多,一個騎兵帶上三匹馬那都是最低標準,甚至有些人是帶著五六匹甚至七八匹馬作戰的。

  行軍的時候都是輪換乘騎,而作戰用馬則是一直不乘騎以保存體力,所以才能夠做到一天奔襲數十公里還能保持戰鬥力。

  大乾陸軍騎兵沒能這麼奢侈,哪怕是主力騎兵,也只能是單騎雙馬,少數重甲騎兵才能做到單騎三馬,而絕大部分的普通騎兵,尤其是師屬騎兵部隊,基本都是單騎單馬,行軍的時候,是騎兵徒步牽馬行軍。

  不像蒙古人,馬多,可以直接輪換騎馬行軍!

  只是呂文濤所部的行軍速度縱然不如蒙古人那麼高,但是步炮輜重等部隊想要跟上呂文濤的奔襲速度,那也是不可能的事,必須要有這種新型快速運輸部隊才能勉強跟上。

  按照行軍標準,在道路良好的平原地區,秦去疾直接指揮的步兵、炮兵以及普通騎兵等部隊每天大概能走二十公里,而帶有大量物資的重型輜重部隊、重炮部隊還要更慢一些。

  也就是說,普通的輜重部隊,是不可能跟上呂文濤所部每天四十公里以上的長途奔襲速度的,哪怕呂文濤所部不會一直,也不可能一直保持這麼長的速度行軍,但是隨便奔襲幾天,那都是能跑出一兩百公里去了。

  隔著一兩百公里,如果輜重部隊跟不上來,騎兵部隊自身又沒有攜帶足夠的物資的話,那麼麻煩可就大了。

  所以,騎兵部隊裡才會需要新型的快速運輸車輛所組成的快速運輸部隊,為的就是能夠跟上這些精銳騎兵的快速機動!

  車輛小型化,輕型化,車輪的寬度比較寬,新型的彈簧所帶來更加優秀的減震能力,以便能夠快速通過複雜的地形。

  這種車輛,雖然所攜帶的貨物不算多,運輸成本大幅度加大。

  但是在雙馬拖拉的情況下,在道路良好的情況下,速度是比較快的,而在複雜的道路,或者說乾脆是沒有路的情況下,也能夠持續進行機動,如果遇上更加複雜的地形,也能夠通過臨時加套馬匹或者人力推動來拖拉。

  輕型化,這是新型快速運輸車輛的重要特徵。

  帶著這些快速運輸車輛,呂文濤才能夠攜帶更多的物資的同時保持快速機動。

  當然了,需要快速運輸車輛跟隨提供補給的,只是這個三個騎兵兵團而已,因為只有他們才擁有長途高速奔襲能力的。

  而普通的師屬騎兵部隊,因為是單騎單馬,倒是不需要什麼快速運輸車輛跟隨,因為他們自身的速度就不快,和普通的輜重部隊一起行動剛好。

  其實單騎單馬的騎兵部隊和單騎三馬的騎兵部隊,最大的差別就是在行軍能力上,至於抵達戰場後,各自騎上了戰馬,其戰場短距戰術機動能力以及衝鋒作戰能力,並不會有什麼明顯差距。

  但是雙方的行軍能力差距卻是大了去,而有時候,行軍能力也是軍隊戰鬥力的重要體現。

  單騎單馬的騎兵部隊,在長距離行軍這一點上,速度和步兵大體相當,並不會存在什麼太過明顯的差別。

  大乾陸軍的相關條例裡,在平原地形,道路良好的情況下行軍,每天標準行軍距離是二十公里,每天走六個小時,而這個條例,適用於步兵部隊、五斤以及九斤野戰部隊、所有單騎單馬的騎兵部隊以及普通輜重、工兵等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