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025章 趙進升職

  所以趙進覺得,自己不可能成為上海特設縣的縣令!

  這上海啊,去不了,還是老老實實的呆在金融司裡熬著吧!

  但是有句話說的,人算不如天算啊,這個天,還不是老天的天,是楚行這個天!

  沒有任何人想得到,趙進還真就被調去上海了,只是不是去當上海特設縣縣令,更不是松江府知府,而是松江府同知,一個特尷尬,夾在松江府知府和上海特設縣縣令之間的角色!

  趙進自己的猜測沒有錯,外界的猜測也沒有錯,趙進的確是不可能擔任上海特設縣的縣令,楚行也只是略微猶豫了一下,就把他給排除了。

  上海這麼重要,他可不會讓一個沒有主政地方經驗的人跑過去當縣令。

  但是這個趙進能力還算不錯,楚行對他的印象也不錯!

  因此楚行覺得這個人還是可以培養一下,總是讓他待在金陵城裡也不是個事,一直當京官,沒有地方主政經驗,在大乾官場上註定走不了多遠,三品基本就是極限了。

  所以楚行大筆一揮,就是把趙進另行安排了,還是在上海!

  只不過不是上海特設縣的縣令,而以他的品級和資歷,也不可能當松江府的知府,而是松江府同知。

  松江府同知,這也是個正四品的職務。

  而且也不是地方一把手,只是個二把手,壓力不會太大,剛好可以讓趙進積累幾年的地方施政經驗!

  而當趙進接到這個任命後,自己都傻眼了!

  搞來搞去,怎麼還真就去上海了,而且還是松江府同知這種尷尬職務!

  對於楚行來說,他其實也就是剛好想起松江府的中高級官員,之前因為王立法案几乎是被一鍋端了,而且改革之後的松江府也是基本重新建立的,所缺的不僅僅是松江府的知府以及上海特設縣的縣令,還有上海的縣丞,松江府同知以及其他中級官員。

  這些官員的重要性沒有這麼大,吏部那邊也是不會傻到什麼職務的安排都來麻煩楚行,基本上就是吏部決定一部分,然後推選到值房值班大臣會議裡決定一部分,這事也就過去了。

  但是楚行剛好想起來,所以直接就是一筆決定了!

  渾然沒有管吏部那邊的人的感受,人家那邊也是已經預備好了候選人,這任命書就已經是起草好了,好嘛,大王欽定趙進為松江府同知,那還選個屁啊,直接把任命書換一個名字。

  更加沒有管趙進自己的感受!

  調到地方任職,增加增加主政地方的經驗,這是趙進的既定目標,同時也是很多想要殺入內閣的中級官員們的共同想法。

  但是,他們所設想的任職地方,那是為了增加經驗去的,或者更加簡單直白的說,就是為了鍍金去的。

  地方繁華與否不重要,條件艱苦一些更好,最重要的是要容易出成績的地方,而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必須是一把手!

  這年頭,人家看重的地方經驗,還有一個關鍵詞呢,就做主政!

  主政一方,那才是大家所看重的地方經驗,重要履歷,而跑到地方上當個縣丞,同知什麼的沒卵用。

  按照道理來說,趙進之前也是當過青州府知府的人,這個青州府知府可是天底下比較重要的知府職務了,政治含金量可不輸給揚州府、廣州府、蘇州府這樣的上等府。

  雖然說他從來沒有上任過,但是既然有了這個經歷,那麼基本上也就證明了,他其實已經和普通的四品官員不太一樣了,這也是為什麼後續他能夠擔任金融司右副司長的緣故,這種京官正四品的職務,通常都是地方上的知府們所向往的。

  地方的官員,平級調任京畿任職,其實那也算是升職。

  而反過來,京官平級調任地方,這基本上就是貶值了。

  正四品的趙進,平調到地方任職,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如果是上等府,比如揚州啊,蘇州之類的,他還能夠接受,但是,現在卻不是啊,只是一個松江府同知而已。

  哪怕是松江府的經濟體量龐大,升級之後的知府都是變成了從三品,但是和他趙進有個屁關係啊,威風的都是上海特設縣縣令以及松江府知府這兩個人。

  除了這兩個人外,偌大的松江府,其他人基本都是配角。

  而配角是不可能獲得什麼大政績啊。

  此外,松江府同知還有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方,那就是夾在松江府知府和上海特設縣縣令之間。

  這個知府和縣令可都不是普通角色,松江府知府,這可是從三品的知府,整個大乾裡獨一份,而正四品的縣令,同樣也是獨一份。

  到時候,自己這個正四品的同知,政治地位估計都還不如上海特設縣的縣令。

  而且從傳統的目光來說,趙進調任松江府同知,這是貶職!

  只是這個任命不是普通的任命,而是大王欽點,這又是讓很多人看不懂了。

  這大王到底是看重趙進呢,還是不看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