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1015章 新舊交替

 至於在外頭打仗的那些辛苦事,就不用麻煩這些軍方大佬了,下頭有著一大票等著建功立業的新晉少將、中將們呢。 

 作為迴歸金陵,放下兵權的補償,李大虎、陳先贇等幾個人是成為了大乾公爵,然後還獲得了三代後減等世襲,世襲罔替這兩大優待! 

 統一戰爭裡,以劉青山為代表的東鎮廟時代土匪出現的將領陸續推出一線。 

 而以李大虎為代表的東鎮廟時代就是湧現出來,並在山東、淮安期間迅速崛起,併成為大乾陸軍核心將領的這一批開國功臣,也是在統一戰爭之後陸續推出了一線,把位置讓給了統一戰爭中後期期間陸續崛起的新生代將領們。 

 相對來說,軍方的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 

 這裡頭固然是有著楚行對軍隊的掌控力度非常強悍,但是也有著華夏的傳統有關!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典故可是每一個開國將領都知道的,很多將領在統一戰爭後期,就已經是為後路開始做打算了。 

 人家李大虎在率領第三兵團拿下河北、攻克幽州的時候,就已經是開始上書請求退居二線了。 

 等到統一戰爭之後,面對楚行調他回金陵城擔任大都督府副使的聖旨,他非但沒有被這種明顯的明升職務,實際剝奪軍權的行為而感到反感,反而是慶幸自己保住了小命,更保住了自己未來的前途以及家族的榮耀。 

 他可不像和劉青山那樣,因為想要死抓著權力不放,最後是被一腳踢出了現役。 

 李大虎這是以退為進,放棄了軍權回到金陵城,但還是大都督府副使,現役陸軍上將啊,以後有什麼大戰了,他這樣的大佬肯定是還能再一次領軍出征的。 

 怎麼也比退出現役好啊! 

 人家李大虎今年才三十幾歲呢,還年輕著,可不想就這麼回家養老,更不想因為功高震主被一刀咔嚓了。 

 李大虎是聰明人,其他人也不傻! 

 所以統一戰爭結束之後,楚行對軍隊的高層進行新老交替是比較順利的,一大票戰功顯赫,在野戰部隊裡生無可生,都是被楚行召回了金陵城,部分安排為大都督府副使,而部分則是安排到大

都督府各部任職。 

 崇禎九年後,陸軍大都督府以及海軍統帥部的各部規格進一步提升,各部部長為上將銜,這個上將軍銜剛好可以用來安排這些人。 

 軍方的新老交替很順利,而且老將們雖然退居二線,但是依舊活躍在軍界,影響力依舊不小。 

 但是文臣這邊的新老交替就是沒有這麼順利了。 

 相對於武將而言有著鳥盡弓藏的傳統因素所影響,文臣這邊卻是沒有太多的這一類的影響,相反,很多文臣們都是覺得,這天下統一之後,才是他們發揮才華的時候。 

 統一戰爭時期,大乾王朝的文臣們,和諸多開國階段的文官們一樣,都是屬於邊緣角色,是不怎麼受重視的。 

 但是國內統一之後,這統一天下就是變成了治理天下了,這個時候,文官的作用也就大大體現了出來。 

 不少文官們都是等著天下統一之後發揮才華,博取榮華富貴呢,怎麼甘心在剛統一呢,就是退居二線了。 

 但是這只是文官們的想法,而楚行的想法卻是不一樣。 

 楚行認為,在早期的開國階段,文官階層的質量實在是不咋地,以賽八仙為代表的東鎮廟時代就崛起的文官們,其水品是真的不怎麼樣,早期的時候還能夠跟上,但是到了後期,他們的能力已經是無法滿足治理天下的需求了。 

 畢竟治理一億五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和治理一個土匪窩還是區別很大的。 

 所以,這兩天,楚行一直都是想要完成文官之間的新老交替! 

 但是,雖然楚行是這麼做的,但是楚行的做法卻是比較穩,他並不希望早期的文臣一股腦都是被趕下臺了,那樣不僅僅會讓老臣子寒心,更加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太大,容易造成各種楚行所不希望看見的動盪。 

 如今大乾剛統一不過兩年,正是需要修生養息,大力發展的時候,可沒有多少精力放在政治鬥爭上面來,所以楚行必須控制事態。 

 趙汝才這事,就是他特意控制的一個結果! 

 下頭的人早就對趙汝才不滿了,拆分稅部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他們想要把趙汝才拉下馬的一個前奏,但是很多文臣們到現在估計都是沒有能夠理解楚行的一些政治理念。 

 什麼政治理念? 

 平衡! 

 有很多,比如在內政上,楚行希望穩定壓倒一切,他不希望看見各種動亂出現,只有政治穩定過來,才能夠持續發展地方經濟和民生,進而增加國力支持他的全球戰略。 

 其次,楚行非常的注重平衡! 

 在軍隊裡,楚行搞平衡,在內閣裡,楚行同樣搞平衡。 

 當稅部的權限過大,趙汝才的實際權力甚至都能夠和賽八仙比肩的時候,楚行就默許了下面的臣子們拆分稅部,進而限制趙汝才的權力。 

 但是當這些臣子們做的太過分,想要直接一步到位把趙汝才也給幹掉的時候,楚行卻又是站了出來,直接把海關司重新給回了稅部,同時也是批准了趙汝才的不少建議。 

 什麼建議? 

 新設立的財政部任命建議,財政部尚書這種職務,趙汝才是不敢插口的,但是侍郎以及下面的司長以及副司長們,趙汝才卻是提出了不少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