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九百五十一章 大乾需要騎兵

  支持官田改革,和反對改革的雙方在會議上,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而楚行依舊是老樣子,坐在自己的龍椅上,看著這些臣子們在辯論,等到雙方誰也說不服誰的時候,楚行才是最終做出裁決。

  官田改革一事,暫時擱置!

  官田的田租,依舊和以往一樣,固定數額,而不是改成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或者減產而進行變動。

  但是為了防止減產,租種官田的農民們破產,楚行也是再一次強調,倘若某些地區發生天災的話,可以適當的免除該地區的官田田租。

  同時他也做出了另外一個決定,那就是加大以租代購的推進力度,因為目前大乾王朝持有的官田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雖然其中一部分,已經是施行了以租代購,但是整體比例還不到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在統治比較穩定的南方省份。

  楚行並不在乎這些土地是在官府手裡,還是在私人手裡,他只要從這裡土地裡收取到足夠的稅收,那麼就行了。

  如今這些官田,嚴格上來說是不交稅的,只不過是把官田的田租當成了農業稅,直接上繳而已。

  不過雖然依舊施行固定田租的方式,楚行卻是讓稅部那邊準備出臺一個減租政策。

  如今官田的租金比較高,農民的負擔太大,同時目前大乾王朝的財政收入雖然緊張,但實際上已經不算少了,同時未來財政收入的主要增長動力是工商業,楚行認為可以適當的減輕一部分官田的田租,並且帶動民間土地的田租降低。

  畢竟官田的數量非常龐大的,官田的田租降低了後,無地農民肯定是更加傾向於租種官田的,那些大地主們想要招募佃戶種田的話,也需要相應的降低一部分的田租。

  儘管整體比例不可能太大,但是哪怕是幾個百分點的降低,那都是好事。

  對於楚行的決定,不少支持官田改革的人雖然失望,但是也算是爭取到了想要的一些東西,降低了田租總是好事。

  而對於反對改革的人來說也是好事,因為這樣一來,就避免了大規模的動亂以及各種不可控的麻煩。

  真要改成按照實際收成徵收田租,官府的力量根本就沒有辦法確保這一政策得到真正的施行,畢竟官府總不能真的派人守在每一塊土地的田頭上,監督實際產量並當場收取田租啊。

  把官田田租改革這事給糊弄了過去後,楚行隨後幾天連續處理了好幾件的大事。

  比如說把海關司從稅部裡獨立了出來,成立了海關總局,全權負責各地海關關稅徵收、緝私事務。

  把海關事務從稅部裡獨立出來,這也是楚行對稅部進行控制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稅部的權力太大了,以往的時候,是缺乏人才,而且為了辦事方便,楚行幾乎是把和錢有關的事都放在稅部裡,徵稅、海關,發放薪資,財政預算、金融監控等等事務都是嫡屬於稅部。

  而這樣的稅部顯然是不正常的,楚行是打算逐步把稅部進行拆分。

  把海關拆分出去,只是第一步而已,後來楚行會把金融監管、財政預算、薪資發放都是拆分出去,讓稅部迴歸為純粹的徵稅部門。

  不過到時候即便是把諸多權力給拆分出去了,稅部的權限依舊會是大乾王朝內閣下屬各機構裡最大的了,不為別的,就是因為它是徵稅的。

  畢竟楚行可沒有撤銷稅務稽查隊的打算,而且還打算把稅務稽查隊正規化,讓稅務稽查隊成為一種稅務警察。

  成立海關總局的時候,楚行順便還對現在的海貿政策進行了一些小改動,改動不算大,主要是對部分進出口的物資進行關稅調整。

  大幅度降低了各類原料的進口關稅。

  但是卻是對進口工業品製品提高了高關稅,比如說從扶桑進口的刀、摺扇,從洋人進口的槍炮等,甚至有商人從南洋佛郎機人控制的馬六甲那邊的造船廠裡訂購船隻,這些,都是通通被提高了關稅。

  出口方面,則是表現為兩個極端,一個華夏的特殊的,而且近乎是獨有的出口產品,比如絲綢以及生絲等相關產品則是略微提高了出口關稅。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獨家產品,提高出口關稅也是相當對提高價格,而提高價格了你該買還是得買,更何況,這些東西經過海路運輸到歐洲去後,價格都翻好幾倍了。

  華夏到歐洲的絲綢生意,其重點不是進貨價是多少,而是能不能安全的運回去!

  而針對北方草原,茶、鹽、鐵等產品也是提高了出口關稅。

  但是另外一些產品,卻是大幅度降低了出口關稅,那就是布匹、肥皂等輕工業製品!

  尤其是布匹,為了迅速的在其他地區打開市場,和當地的土著們自己的手工織布進行競爭,價格低廉是必須的。

  如今來自華夏的各種廉價的機制布,已經是開始廣泛的進入東南亞各地、扶桑各地,甚至就連朝鮮都是湧入了大量的機制布匹,不知道造成了多少貧寒之家失去了手工織布的這項額外來源,進而造成當地經濟動盪。

  機制布匹,在楚行看來,這不僅僅是大乾王朝用來斂財的戰略產品,更是用來破壞外部土著國家經濟,政局的戰略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