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九百四十四章 教育革新

  因為大乾王朝的教育制度,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種精英教育,哪怕是各縣的小學,這種小學實際上並不負責最基礎的啟蒙教育,而且也不是學齡兒童都能進學,你想要進去讀書,得考進去,得交學費!

  當然了,學業優秀的貧寒子弟,總是有優待的,獎學金就是為了學業優秀的貧寒子弟準備的,而且獎學金普遍設置的比較高,禮部明文規定,各學校根據各自的情況,必須出臺獎學金制度,而原則上,免費入學的學生不得少於百分之五!

  而在金陵預科學校,他們就有個很出名的二三五制度,也就是在金陵預科學校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免費入學的,百分之三十的學生是半費入學的,百分之五十的學生全費入學的。

  但是獎學金是怎麼來的,地方財政支出?中央財政支出?別扯淡了,教育經費在大乾王朝裡一直都是不怎麼受重視。

  財政不給錢,學校也沒錢,那怎麼辦?

  自然是讓那些有錢學生們出啊!

  原理非常簡單,如果培養十個學生需要支出一百兩銀子,那麼就讓其中三個學生出大概七兩多銀子,五個學生出十五兩多,湊出一百兩後,剩下的兩個學生就能夠免費了!

  換句話說,目前大乾王朝的學費制度,是讓一部分家境富裕的自費學生來承擔貧寒子弟的教育費用!

  如此也就導致了,自費學生的學費是比較昂貴的!

  想要不交學費,可以啊,你拼命學,成為那百分之二十的一份子,那麼你就可以免費了。

  一切用成績說話,相當的公平!

  然後興許有人說了,人家有錢人的環境更好,學生更加容易出成績,會被他們佔據百分之二十的獎學金名額啊,那麼貧寒子弟怎麼辦?應該限制獎學金的頒發條件之類的,比如得窮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但是人家努力學習,成績好,就因為家裡有錢就不能拿獎學金?扯淡!

  既然貧寒子弟窮,學習環境差,那就應該比他們更拼命的學啊,難不成還想讓天上掉餡餅啊!

  百分之二十的獎學金名額,只是給貧寒子弟一個免費入學的機會而已,能不能抓住就得看他們自己了。

  要不然的話,乾脆一刀切,全部交學費,這就夠公平了,但是這樣一來,所有的貧寒子弟,不管努力不努力都上不起學了!

  目前大乾的教育體系,可不是面對所有人的,甭管你有錢還是沒錢,只要你是庸才就不行,大乾教育是給真正的精英準備的!

  造成這種原因的情況很簡單,大乾王朝到處都需要用錢,而財政窮!

  想要在一個依舊以農業經濟為核心支柱的封建王朝裡,辦什麼普及教育,那是很扯淡的事,頂多就是等以後經濟發展起來了,慢慢的降低基礎教育的學費,辦更多的官辦學校。

  至於什麼免費教育,還是等幾百年以後吧!

  只是這樣一來,整個大乾王朝裡的教育費用,是走兩個極端的,一方面學習好不用錢,另外一方面學習成績稍微差一些就得需要昂貴學費。

  自費的話,如果是小學,普通的農民家庭咬咬牙也能支撐的起一個人的教育費用。

  中學的話,即便是小地主,小商人家庭也會覺得非常吃力了,因為中年的一年學費達到了十多兩銀子。

  而高更一級的預科,每年學費就是達到幾十兩銀子,比如金陵預科學校,每年的學費四十五兩銀子,而普通從九品的科員或者巡警之類的,一年的薪資也就差不多這個數字而已。

  至於大學、國子監或者是金陵,費用更高,每年學費上百兩銀子。

  這些錢,對於士紳商人來說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那是非常高昂的。

  但是,這隻侷限於自費!

  實際上,免費入學的學生,目前已經是佔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上,還有百分之二十多,三十的學生是半費入學的。

  大乾王朝現在所辦的師範學校,卻是屬於一個特例,因為只要入學前簽訂擔任老師的契約,那麼就可以免費入學,因此吸引了大量學生報考。

  當然了,你有錢也可以自費,但是學費基本和上國子監大學持平,一年下來得一百多兩銀子!

  畢竟當初大乾辦師範學校,就不是為了培養官員,而是培養老師,你既然想要佔用教育資源,然後不當老師還跑去當官,自然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而錢給足了,學習成績尚可,師範學校也是來者不拒!

  因為如果沒有這些自費學生,他們的師範學校也開不下去啊!

  之前的大乾各所預科學校,報考的學生還沒有這麼多,但是現在崇禎八年的會試結果出來後,師範學校出身的學生也能夠有百分之十幾的通過率後,就是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尤其是自費學生!

  而自費學生多了,那麼師範學校也就有資金招收更多的免費學生了,由此形成了一個良好循環。

  會試剛結束呢,各所師範學校就是迎來了報考潮!

  大量的學生,甭管是有錢學生還是貧寒子弟,都是紛紛過來報考,很多考上了預科學校,但是因為成績只是中游,無法拿到獎學金的貧寒子弟,都是紛紛選擇報考師範,然後簽訂三年老師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