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八百七十八章 貪婪、愚蠢乃是本性

  濟南府知府又不是官場新丁,人家心裡門兒清,別說他會不會管,就算是想管也沒這個權力管啊,大乾稅務那是相當特殊的存在,並不歸屬地方官府管轄,而是由稅務直轄,雖然一府稅務局的局長只是個正五品,品級要比正四品的知府低,但是人家可是獨立運轉,一地知府可管不了一府稅務局長。

  別說知府了,哪怕是巡撫來了,也沒權利管任何一個稅務官員!

  地方官員插手稅務,那是犯忌諱的事,而且是非常嚴重的政治錯誤,是要被打板子的。

  地方官員能夠做的就是發展經濟,然後等著從稅務那邊分紅:地稅,然後再投入到民生當中,至於怎麼把稅收上來,那不關他們的事。

  但是,稅務糾察大隊在新佔領區是不可能一直都保持強壓態度的,在經過最初的幾個月之後,態度就是緩和下來,再然後,則是開始把稅務糾察大隊縮編,正規化,並抽調一部分前往新佔領區繼續上述的步驟。

  再然後,則是開始清理依舊留在當地的稅務糾察大隊內部的問題,深刻挖掘當地的稅務問題!

  而後者,就是趙進的工作,他最近去江北道,乾的就是這事!

  揚州江都青竹園,這是一座佔地廣泛,幾乎處處都是透著精緻的園林,乃是當地鹽商王氏於二十年前所建。

  當年王氏修建該園的時候,幾乎轟動一時,因為建造週期達到了數年,而費用雖然王氏沒有透露,但是外人猜測,這一個青竹園,至少也得花費數十萬兩以上。

  由此可見王氏之富!

  今天,青竹園裡的幾個王氏主要族人是彙集一堂,商討著最近的困難局勢!

  不錯,這段時間他們陷入了巨大的麻煩之中,雖然說大乾王師是講理的,不會無緣無故就玩抄家,而當地的這些鹽商鉅富們也都是聰明人,深知花錢買平安的重要性,大乾入主揚州後,當地以鹽商為首的商人們,在交稅啊,對待大乾的相關政策上,那是相當的順從。

  不用當地的稅務糾察大隊出手,也不用駐軍出手,當時的十多名揚州城裡最頂尖的鹽商們就是提出了要主動捐獻軍需給大軍,而且數量那是達到了二十萬兩銀子之巨。

  然後在農業稅,商業稅上也是積極而主動,不用稅務官員上門,人家自己就是拿著田畝冊和商鋪名冊過來交稅了,而且是絲毫都不隱瞞哦,一個個都是分文不少,足額繳納了所有的農業稅和商業稅,甚至都還有多的。

  這些鹽商們的主動積極行為,一時間內還是讓當時前往揚州主持稅務工作的稅務官員大為驚訝!

  其他地方都是要殺個血流遍地,當地的士紳和商人們才會乖乖繳納的,但是到了揚州這地方,一切卻是反了過來,不用稅務官員上門催繳,更不用出動稅務糾察大隊,人家這些鹽商們就是主動認繳了。

  所以,對於揚州的士紳,尤其是鹽商們,大乾王朝的官員們一開始還是比較緩和的,既然人家交了錢,雖然說眼紅人家鹽商們的鉅額財富,但是既然都交稅了,那麼也就算了。

  但是沒有想到,隨著大王移駕金陵,當地的官員逐漸發現不妙了。

  為何?

  因為表面上當地的鹽商們俯首稱臣了,主動捐獻,上繳稅賦,並且也是沒有公開反抗大乾王朝的鹽業政策。

  但是他們卻是發現,大乾鹽業公司在當地開展鹽業國營的時候相當的不順利,營業數額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利潤低,也是導致了鹽稅遠遠打不到預期!

  倒是沒有人這麼大膽子給他們製造表面的障礙,而是鹽場裡的鹽很少,並且運輸到某地後,官鹽竟然還賣不出去。

  而他們也是很快就是發現了這背後的原因,那就是私鹽氾濫!

  甚至誰在販賣私鹽都是能夠猜的出來的,那就是那些大鹽商們,而有能力組織這麼大規模私鹽販賣的也只能是那些大鹽商了

  當地官員以及巡捕等多個部門雖然試圖杜絕鹽業走私,設立眾多的關卡查抄,甚至是明目張膽的對揚州城內的主要鹽商家族進行監控,試圖蒐集他們販賣私鹽的證據,但是抓到的走私鹽的從業人員雖然不少,但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是無法聯繫到那些大鹽商身上。

  所以也就形成了,當地的官員們明明知道那些大鹽商販賣私鹽,但是卻找不到關鍵的證據,當地的巡捕衙門是無能為力,甚至幾個月過去後,甚至很多人都是被收買了,揚州府巡捕局成立後,已經是先後撤換了三名巡捕局長,前面兩任都是栽在貪汙這一項上。

  後來,巡捕部親自派遣了一個巡查組來到揚州,但是幾個月過去了,這個巡查組的十多名主要官員,一個莫名其妙的落水身亡,一個在街頭被髮狂的馬匹撞死,還有五個被查出來突然獲得鉅額財產從而被逮捕直接斬首。

  甚至連行賄的人都是找不到,因為根據調查,根本就沒有人向他們行賄,他們都是在自己的房間裡發現這些鉅額的大乾皇家銀行的銀票的,面額百兩的銀票,足足裝了一個小箱子,裡頭只有一張小紙片,讓他們來了揚州吃好喝好,然後帶著錢滾蛋,要是敢做其他的,後果自負!

  於是乎他們就是天天吃喝玩樂,直到東窗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