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八百六十章 崇禎南下

  不少人都已經是想著,假如,萬一,倘若皇帝的大軍慘敗了,偽乾賊軍殺過來的時候,興許自己也是應該棄明投唐了。

  身為一個理智的聰明人,站在勝利者這一邊,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再說了,到了大乾那邊,也是能夠繼續當官啊。

  雖然說大乾那邊有著眾多他們反感的東西,尤其是那個殺千刀的稅收政策,但是就算是反感,但是為了小命和官位著想,這該忍還是得忍啊!

  所以說,現在北方各地很多明王朝的官員們,都已經是開始觀望了!

  倘若崇禎贏了,那沒什麼要說的,大家繼續當官撈錢。

  倘若崇禎輸了,那麼他們就要認真考慮投賊,不,應該說是投乾一事了。

  畢竟兩邊的都是漢人正統王朝,大義名分都是不缺的,這投乾的話,也不用背上投靠異族的罵名,他們並沒有多少的心理負擔。

  要不然的話,隨著大乾王朝是實力越來越大,在江南、江北以及江西、浙江等地也不會有越來越多的前明官員投誠了。

  因為他們對此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

  崇禎皇帝,興許也是察覺到了不少官員的這種異樣心思,在近期幾乎是已經是沒有在重用文官統兵了,而是清一色的傳統武將以及勳貴。

  在這短短半年裡,被冷落了足足百年的勳貴和武將們,終於是再一次找回了自己的尊嚴,獲得了權力。

  然而,這些勳貴們,能夠指揮軍隊打贏嗎?

  這可就要打一個巨大的問號了!

  自從土木堡之變後,明王朝的勳貴階層幾乎已經是徹底腐朽了,除了極少數人外,大部分都是混吃等死的貨色,混吃等死的同時,也是沒有忘記破壞朝廷的根基。

  他們,早已經是墮落了!

  而實際上也是,之前和救民軍的作戰裡,除了特殊例,其他的幾乎清一色的都是文官出身的將領,儘管他們大多都是失敗了,但是說實話,他們已經是做的不錯。

  如果是換成了這些勳貴來,能贏?

  外人對他們的疑問,那些勳貴們卻是不知道的,一群往日裡只知道欺負平明百姓,被文官們不斷按在地上摩擦的勳貴們,如今是一個個鮮衣怒馬,意氣風發的當上了統兵大將。

  除了監軍的太監們,對文官那是絕對沒啥好臉色看的。

  明王朝那邊的諸多變化,自然是無法影響到大乾王朝的既定作戰計劃的,第三兵團準備妥當之後,李大虎就是正式下達了作戰的命令,三月二十九日,第三兵團裡的第五步兵師率先沿著運河北上發起進攻。

  當然了,說是進攻也不正確,因為第一天出發的時候,對面可沒有明軍。

  明軍的主力部隊,如今都是龜速在山東、河南一帶,在徐州周圍只有少數監視用的小規模部隊。

  所以第三兵團說是進攻,倒不如說是行軍更準確一些。

  然而第三兵團動了,崇禎皇帝也是迅速得到了消息!

  崇禎皇帝沒有考慮太久,而是很快就是決定主動出擊,隨即帶著部隊,進駐到了兗州的安平鎮。

  山東的部隊,自然毫不猶豫撤退,如今的山東缺乏大規模正規軍,自然不可能跟崇禎爭鋒。

  安平鎮,這個小地方剛好位於運河和大清河的交匯點,乃是一個在當代非常重要的戰略據點,東進可以前往濟南、北上可以抵達東昌、西進可以抵達大名府,而南下是兗州府以及徐州了。

  崇禎皇帝選擇在此地駐防,而是沒有選擇在更南邊的兗州府的府城或者是濟州,那是因為他需要時間來調動其他部隊,同時也是為了讓林丹汗的騎兵來幫他分擔壓力。

  崇禎皇帝可以說是已經是事先選好了決戰地方,就等著大乾陸軍北上呢。

  而此時,之前作出了諸多計劃和準備的大乾陸軍們,還沒有想到,崇禎皇帝奪取了山東濟南之後,不是選擇固守,而是準備直接過來和他們決戰呢。

  等消息傳到後,讓第三兵團上下是高興不已,你崇禎皇帝既然是自己跑出來迎戰,那麼他們可就不客氣了。

  但是隨後陳二黑於是得到消息,說是在大名府一帶發現了大量的蒙古騎兵的時候,立即就是皺起了眉頭!

  林丹汗南下了,這事他早就知道了,但是據他所知,林丹汗雖然南下了,但是一直都是在邊鎮附近轉悠呢,根本就沒有大舉南下,現在竟然是出現在了大名府。

  而這樣一來,各種戰前制定的計劃可就沒法用了!

  打崇禎皇帝親自率領的數萬大軍是一回事,打林丹汗的數萬騎兵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呢。

  當即,陳二黑就是派人向後方的李大虎傳信,把發現了蒙古騎兵主力的消息告之李大虎!

  此時還在徐州的李大虎得知消息後,拿出地圖看了看,然後對一旁的副官道:“傳令第五步兵師按照原計劃行動,進駐濟州、兗州,然後繼續沿著運河北上”

  “再傳令第三騎兵支隊,進兵鉅野一帶監視防備敵軍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