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公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二章 機遇

  光光是這一點,就能夠為大乾王朝節省大量的金錢!

  張家的供貨價格和沈雀的供貨價格,那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沈雀的供貨價格,甭管是什麼物資,就沒有低於兩倍價格的,一些戰略物資更是三倍甚至四倍價格,比如硫磺,沈雀敢喊出五倍市價的價格,然而大乾王朝還是隻能捏著鼻子購入。

  沒辦法,誰讓大乾王朝暫時沒有渠道獲得大量硫磺呢,而這些東西不管是沈雀還是其他商人,開出來的價格都不便宜。

  而且其他人的供貨能力沒沈雀這麼強大,就算是價格便宜了,但是數量不夠的話也沒什麼用。

  要不然大乾王朝的官員們也不會喊著,這大乾王朝的稅收,都被沈雀這些黑心商人都全部賺走了。

  很多大乾的官員們,尤其是稅司和軍方的將領們都已經是暗自磨利了刀,等著那天沈雀沒什麼用了,那絕對是要把這個姓孫的王八蛋抄家滅族的!

  不過這種想法也只能是想法了,現在心裡想想是可以,但是真和沈雀翻臉,那是得不償失的事。

  殺了沈雀甚至把他一家老小抄家了很簡單,搶奪他的貨物和銀子什麼的也簡單!

  但是沈雀的價值不在於其自身的家產什麼的,而是在於他的供貨以及運輸渠道!

  供貨渠道就不說,要蒐羅到這麼多市面難尋,而且是受到明王朝嚴格管控的軍需物資,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而且運輸也麻煩,如今湖廣、兩廣地區等大乾王朝的周邊省份的明軍,基本上是已經是封鎖了和大乾王朝控制區的聯繫。

  你要是敢大搖大擺的帶著滿載鋼鐵,銅料等管控物資的商隊前往偽乾賊軍控制區,你真當明王朝的刀不利乎?

  這一年來,和大乾王朝交易的商人絕對不止沈雀一人,而是非常的多,但是有些商人往往交易了一兩次後就不再來了?

  為何?

  是因為他們賺夠了錢,所以怕死不敢來了?又或者是說突然愛國心大爆發,不想再資敵賣國了?

  開玩笑,有百分之好幾百的利潤呢,足以讓他們把腦袋彆著褲袋上繼續做這種生意了。

  而愛國?很抱歉,在十七世紀裡,還沒有現代的國家和民族的概念,有的只是家天下,頂多再加一個華夷之分而已,但是即便是這樣那也是有限的,因為有些人認為‘華入夷則夷,夷入華則華’,要不然元和清,就不會有這麼多讀書人跪著喜迎王師了。

  所以因為愛國而不和大乾王朝交易,這純粹是扯淡,這種事如果放在近代、現代還有可能,但是在十七世紀,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概念。

  這些不再來大乾王朝交易的商人們,大多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私通偽乾的事暴露了,然後不是死就是逃了!

  青州府對面的西三府,可是在通往青州府的通道上設下了層層關卡,每個月都會逮住不少膽大包天試圖運輸物資前往青州府的商人。

  這要想把物資順利的運輸進入大乾王朝的控制區,那可是不容易的事。

  沒有深厚的關係網,根本不可能把物資運輸過來,更別說是大批量的運輸了。

  而沈雀卻是能夠辦到,而這一點,就是他的價值所在,讓大乾王朝為此付出數倍價格採購他所供應物資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