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 作品

第六十三章 星環之上(二)

飛船沿著“伏羲號”的軌道環繞土星飛行了整整一週,都沒有發現“伏羲號”的影子,也沒有搜尋到它的無線電信號。鄧凱計算了一下兩艘飛船的相對速度,心想:我們應該是能遇上“伏羲號”的啊!難道它真的失蹤了?!

他向基地報告了情況,隨後啟動變軌發動機,使飛船提升到更高軌道。

舷窗外,由氨的冰晶組成的雲層彷彿給星球裹上了一層厚厚的奶油,緩緩流動;大氣層內的風暴擾動,又在“奶油”表面構成一道道深咖色條紋,就像造物之神將一杯香濃的拿鐵沿著緯線均勻地、細細地傾倒出來一般……

鄧凱無暇觀賞這顆太陽系第二大行星的壯麗景觀,他的目光一直在盯著計算機終端,期待能看到“伏羲號”,或是能捕捉到來自於它的探測回波。但這一切似乎都是徒勞的,因為他在預定軌道的周圍根本就沒有發現有任何人造飛行器的存在。

“卡茨他能感覺到‘伏羲號’的存在嗎?”鄧凱心裡不禁冒出這個念頭,但他猶豫著不知到底該不該問。

“你看那土星環!那裡有東西!”卡茨的聲音在艙內響起。

鄧凱向飛船下方望去,只見在寬闊平坦的土星B環上,從中間朝A環方向斜著出現了一條細長的黑影。它出現在那裡,就像是有人在光潔的磁盤上用小刀劃了一道印子那樣醒目、那樣違和。由於距離太遠,無法辨別清楚。

“那是輪輻紋嗎?”鄧凱有點拿不準。

土星環輪輻紋是出現在B環上的一些呈放射狀發散的陰影,最早發現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並在本世紀初由卡西尼探測器確認了它的存在。形成這種奇怪現象的原因至今還不清楚,有人推測它是由星環上的微小塵埃顆粒構成、受到來自土星大氣層中釋放的閃電或微流星體對主環衝擊所產生的靜電排斥而懸浮在光環平面之上所產生的投影。

但是,鄧凱所看到的那道黑影和他印象中的輪輻紋圖案有著明顯的不同。它不僅粗細均勻,而且明暗變化也不大。

“從方向和角度上判斷,它不可能是輪輻紋,像是飛行器留下的痕跡!”開出回答。

“什麼?!那裡有飛行器?!”鄧凱驚呼起來。他再次回頭查看,但此時那道黑影已經消失了。

“卡茨,您確定那是飛行器嗎?您看清楚它的樣子了嗎?”

“沒有。但我判斷那就是飛行器!它從光環中飛了出來!”

鄧凱的心突突地跳了起來。他想,如果那真的是個飛行器,莫非就是“伏羲號”?!他猶豫著是不是立刻改變飛行軌道去那裡看看。

“我們應該過去看看!”卡茨在說。

鄧凱果斷地再次啟動發動機,飛船先是在土星北半球的上方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加速、減速動作,劃出一個近乎半螺旋的完美曲線,改向赤道方向飛去。

40分鐘後,飛船漸漸接近B環。光環中一些個頭較大的冰塊已清晰可見,它們像無數顆晶瑩剔透的鑽石,密集地排布在遼闊虛空之中,伴隨著這顆巨大而蠻荒的氣態星球的自轉。

鄧凱開啟了幾次反向噴射,使飛船貼近到B環上方100米高度,然後改由計算機控制,以略高於環帶的速度與之同向飛行。懸浮在環帶之上的粉塵狀冰晶顆粒撞擊到飛船前端的防護罩上,發出一片密集的沙沙聲。那聲音雖然很細小,但卻給艙內的乘員帶來一絲恐懼。

鄧凱和卡茨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說話,他們緊緊地盯著前方,甚至大氣都沒敢出,像是在隨時提防突然出現於面前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