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頂三本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七章 談戀愛哪有學習有意思

“年齡?他應該是今年滿19歲。”楊院長道。

“今年滿19?那他是97年的?97年的到2018年也才21歲,要是他真在2018年拿到了菲爾茲獎,那麼他將比塞爾(serre)拿到菲爾茲獎時還要年輕七歲。”

算了下趙賢才的年紀之後,王院士有些激動地說道。

王院士所說的塞爾,全名為讓-皮埃爾·塞爾(jean-pierreserre),他在1954年的時候憑藉他對一般纖空間概念、同倫的局化方法和同倫論的一些重要結果拿到了菲爾茲獎,那一年他才28歲,也是從菲爾茲獎創立到現在為止,史上最小的菲爾茲獎得主。

現在,塞爾已經成為了一個標杆,如果說誰能早於28歲拿到菲爾茲獎,那麼這個人就極大可能是幾百年一遇比肩牛頓、高斯、歐幾里得、黎曼和愛因斯坦的天才。

陶哲軒一直都被人們稱之為數學天才,但他拿菲爾茲獎那一年是31歲。

運用自己創立的“p.s理論”解決關於代數k-理論領域的猜想的彼得·朔爾策,就算他2018年真的拿到了菲爾茲獎,那一年他也是31歲。

“老王,現在已經2016年了,距離2018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只剩下兩年多的時間,再去掉中間菲爾茲獎評委會對最終得主的評選,最多也就只剩下兩年的時間。

兩年的時間,你真覺得他能解決全實域上阿貝爾擴張的構造問題?

剛才你還問我是不是真覺得他能改變世界,怎麼這一下子,你這態度就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

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聽完王院士所說的話後楊院長笑著對其說道。

“是啊,現在都已經2016年了,兩年時間確實短了些。

不過,他要真能在2018年的菲爾茲獎選出最終得獎人之前解決斯塔克的猜想,那麼我們恐怕真的要出一位能夠比肩牛頓和愛因斯坦的天才了。”

被楊院長這麼一問,王院士也是從幻想中迴歸到現實,不過最後他還是懷著那麼一絲絲的希望這麼說道。

……

這之後的時間,趙賢才便在一邊準備托福考試,一邊安排去美國參加研討會的計劃,並同時進行著關於斯塔克猜想的研究。

早在之前寒假在家的時候,趙賢才就已經知道王院士所說的,現在研究阿貝爾擴張的學者,走的差不多都是想通過p-進l函數來實現斯塔克猜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