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 作品

第357章,西京長安

眾人北上走了幾里山路,上了大道,又行了三十餘里山路到了藍田縣城,渾惟明笑道:“少主,到了藍田就可以坐船出山了,可以少走幾十裡山路。

江朔道:“這裡距離漕渠尚遠吧?”

渾惟明擺手道:“不是漕渠,是自然河道,叫作滻水,滻水發自藍田縣紫雲山,注入灞水,是所謂‘八水繞長安’的八水之一,二河素有‘玄灞素滻’之稱——灞水深廣色濁;滻水清淺色淨。廣通渠底低於長安城,原本難以到達長安,韋堅為水陸轉運使之時,修堰攔截滻灞二水,形成一潭,增加了漕渠得水量,令廣通渠可直通長安城東郊,託韋相公的福,我們可以乘舟直達長安城畔咯。”

藍田滻水碼頭並非漕運碼頭,平民均可自由乘坐,其實王維往來輞川別業,也是坐船,直不過江朔等人當時不知罷了。

滻水上的舟楫只載人不運貨,因此尺寸都甚小。眾人分乘數條小舟,順水而下,很快就走過了四十里水路,出了驪山,滻水果然注入一潭,此潭不甚廣大,卻密密麻麻停滿了舟楫,其中就有不少上門填闕船,看來此處就是漕運的終點了。

渾惟明拿手往西南岸邊一做低坡上的高樓一指,道:“天寶三載通渠之時,韋相公在岸邊長樂坡上修建了這望春樓,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慶功會,將各地槽船集中到潭的一邊,每條船上都標出地名,載滿當地各種特產和奇珍異寶,駕船人皆頭戴斗笠,身穿寬袖衫,駕舟依次駛過望春樓下接受聖人檢閱,天子大悅,賜潭名曰廣運潭。當年老渾也在其中呢。”

江朔望著廣運潭邊望春樓,見潭中檣帆雲集,岸上高樓依然巍峙,然而當年開潭建樓之人已被遠流縉雲,不禁唏噓浩嘆不已。

眾人棄舟登岸,向西翻過長樂坡,見一條明渠迤邐向西南流去,渾惟明道:“這便是供給大半個長安城用水的龍首渠。”

順著龍首渠行了不過數里,終於見到好大一座都城,城牆高約兩丈,兩頭竟然忘不到邊,渾惟明告訴江朔長安城東西長度竟然有六千兩百步,超過二里。

東面城郭共有三門,正中為春明門,然而江朔頗感驚奇的是:堂堂都城的東門竟然只有一個門洞,他忍不住問道:“我聽說都城正門明德門有五個門洞,怎麼正東門春明門只有一個門洞?這可太小了吧?尋常大城四門也有三個門洞呢。”

渾惟明笑道:“春明門靠近南內興慶宮,南內曾在開元十四年和開元二十年兩次擴建,春明門受到影響,門洞也由三個減少為一個。”

眾人從春明門進入長安城,長安是都城,也是中原最重要的商貿、文化中心,每日官員、使節、客商、百姓各色人等絡繹不絕,眾人只憑尋常過所,便得以京城,一般城市有這麼多僧、道一同進城,守衛總會覺得奇怪,要盤問一番,長安城的守衛卻問也不問,就揮手放行了。

穿過春明門時,渾惟明問江朔:“少主,你可看出什麼不尋常之處?”

江朔道:“這春明門可太深了,尋常城門也就三丈來深,這春明門的深度卻有十幾丈深度,難道長安城的城牆竟然有這麼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