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188章 唯獨常葳有的優點

    朱元璋來北京的時候,心情並不好,臉色一直陰沉著。



    當他在城門口(劃掉)蹲著(劃掉)看到百姓們主動獻糧的時候,笑容才出現,心頭的陰霾才消散。



    他身後的重臣也是。



    朝中太多的爭吵聲。那些利益糾葛,那些道貌岸然的同僚,讓他們很多時候有些懷疑自己創建新王朝的正確性。



    大明就真的比大元好嗎?



    怎麼看著都一樣爛。



    整個大明朝廷就像是泥潭,他們拼命地想往外爬,無數人拼命拉著他們的腿把他們往泥潭裡拖。



    泥潭的範圍是那麼寬廣,他們的拼盡全力好像是做無用功。



    現在來到北京的大明的君臣都曾經有過放棄的心思。



    朱元璋的放棄是放棄思考,快刀斬亂麻;朱元璋信任的臣子們的放棄是放棄行動,當一個渾渾噩噩不出錯的官員,或者乾脆致仕歸隱。



    他們不是聖人,在煩躁的時候有一瞬放棄的想法很正常。



    或許,聖人也不是時時心性堅定,沒有放棄的念頭。



    但聖人在動搖後會更加堅定。朱元璋等人不敢說自己更加堅定,但至少在三省吾身,稍稍喘口氣之後,他們會繼續往泥潭外撲騰。



    如果實在是堅持不下去了,他們就翻翻天書,暢享一下美好的未來。



    然後,他們再去看一眼標兒。



    天書是他們的願望,是既定的目標;標兒就是他們隊伍指引方向的旗幟,是路標。



    每當看到標兒,哪怕這時候標兒正跳著腳喊麻煩事太多,他們的心都會安定下來。



    因為標兒的治理卓有成效,天書的指引並非紙上談兵。



    當然,他們也知道,現在標兒的治理卓有成效,是因為北京、北直隸的地盤還太小。



    當標兒成為大明的太子、皇帝,將要統領整個古老又年輕的大明帝國時,標兒肯定做不到讓大明帝國每一處地方都如現在的北直隸一樣。



    但至少北京、北直隸在他們眼中,這一處明明是邊塞重鎮的地方在他們眼中,已經是他們夢想中的理想地。



    如果標兒知道他們的想法,一定會驚訝,“有嗎?是嗎?百姓的生活只是岌岌可危地維持在餓不死的邊界線上啊!”。



    想到標兒可能的反應,這幾人忍不住莞爾,心情更加好了。



    此次朱元璋和他的心腹們得知朱標回北京後,立刻匆匆趕來的原因除了“回血”之外,還要告訴朱標一個好消息。



    朱元璋在看到北直隸庫房漸漸充盈之後,臨時決定乘勝追擊,命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東北,一舉解決大明邊界的問題,基本控制大元包括嶺北和東北在內的“核心領地”。



    這次戰役勝利,大明就可以迎來至少十年的不會全面動武的安穩發展時光,終於可以將所有精力都投入休養生息和朱標希望的海外貿易上。



    但朱元璋並非沒有考慮北直隸在第二年可能會遭遇糧食短缺。



    如果朝議後再決定,這次出兵恐怕要延遲兩三個月,貽誤戰機。所以朱元璋立刻下令朱文正和李文忠出征。



    北直隸第二年所需要的糧食,兩三個月的朝議、準備和調配時間,卻不會耽誤什麼。



    北直隸剛剛豐收。百姓在冬季的活動幾乎是靜止的,整個大自然也基本是靜止的。無論何種方式的缺糧,都會在春耕之後。



    陳英在雲南的開墾效果和效率高得驚人,貴州等原本土司自知的地方改土歸流後也展現出驚人的糧食生產潛力。今年秋季豐收之後,雲貴等地產出的糧食不僅能保持自身的運轉,還有餘糧支援其他地方。



    雲貴運來的糧食中的一半,朝議已經決定用來補充北直隸空掉的庫房。現在這些糧食已經在路上走了幾個月,等北方運河化凍,就能到達北直隸。



    當一切處理妥當後,朱元璋才來告訴自家標兒這個好消息。



    標兒啊,別急,爹很快給你把糧食補上!



    至於朱元璋為什麼不提前說,朱元璋表示,凡事皆有變數,他怕最後其他地方出現什麼問題,讓他不得不用這批糧食,讓標兒空歡喜一場。



    父子倆都知道,北直隸的糧倉空著看上去很可怕,但放眼大明全國,其實北直隸的百姓已經算是過得最好的之一了。所以比起其他地方可能餓死的百姓、欠缺糧草的將士,北直隸只是欠缺“抗災能力”,補糧的重要性非常靠後。



    朱標得到這個好消息後當然很高興。



    他高興之後,只要了朝廷提供給他的一半糧食,剩下一半讓朝廷運向山西、陝西、甘肅等地。



    這些在目前中原王朝算是西北的地區,曾經受元朝統治影響和戰亂影響最嚴重。再加上這裡是文明最開始開墾的地方,土地肥力已經岌岌可危,還有嚴重的水土流失,短期內想要自給自足相當困難。



    北直隸接了朝廷的糧食,和朝廷達成一種“你用了糧就得想辦法補”的默契之後,既然有能力自己籌糧,就應該多擔待些責任。



    朱標“批預算”的時候雖然心疼,但每一筆“預算”該怎麼用,他做事非常果斷。



    雖然還是心疼。



    朱標合上賬本,深深舒了一口氣:“好了,這一批高麗糧食到了就補上了。剩下的……爹,南洋那邊還是沒有進展嗎?南洋的糧食可比高麗多多了。”



    朱元璋半躺在椅子上,一手拿著書,一手抱著暖爐,像個真正的富商一樣:“他們太貪婪,不僅不願意和我們做生意,還在雲南邊界頻繁騷擾。”



    朱標皺眉:“看來北方穩定後,有必要好好支援一下南方。爹,朝中關於空印的查案還順利嗎?”



    朱元璋嘆氣:“順利,又不順利。查案很順利,查完之後要怎麼做,很不順利。”



    朱標猶豫了一下,道:“爹,需要我回南京,上個朝什麼的嗎?”



    朱元璋失笑:“不用,你好好待在北京,守好北方門戶,把北邊海上的生意做起來。剩下的事,你爹和你的叔叔們會解決。什麼事都讓你做,我們這些人大官白當了?”



    朱標道:“嗯……爹,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地方就說,哪怕是寫摺子。”



    朱元璋坐直:“說到寫摺子,我還真有事要來問你……不是我問你,是劉伯溫那老小子想問你,我把他攔了下來。”



    朱標問道:“什麼事,還需要攔著?”



    朱元璋笑道:“劉伯溫又想向你討教怎麼罵死人。”



    朱標:“……”這個我真不知道啊!我至今仍舊不認為我能罵死人!



    朱標無奈:“我真的……唉,伯溫先生要罵誰?”



    朱元璋道:“這次抓的一個……呵,按察使的弟弟,為他哥叫屈,說被抓的人都無罪。第一,運糧路途遙遠,難免損耗很大,所以空印難免;第二,這是元朝潛規則,大家都這麼做,不知者無罪……”



    朱元璋還沒說完,朱標就翻了個白眼:“爹,這是詭辯。說這話的人,根本就不是來找朝廷講理的。伯溫先生一直疑惑自己的話殺傷力不夠,只是因為他是一個講道理的人,不是胡攪蠻纏的人。給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是完全戳不到對方痛楚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德性。”



    朱元璋思索了一會兒,道:“就像是給沒有道德的人說道德一樣?”



    朱標點頭:“對。面對詭辯,不要看對方說什麼,要看對方哪裡痛。他們一為家族利益,二為名聲。只要抓住他們的痛楚,再隨便找兩個他們話中的錯漏,然後不管他們其他看似正確的論點,只管輸出就行。爹,白馬非馬知道嗎?”



    朱元璋微微頷首:“白馬非馬啊,原來如此。這件事對伯溫來說,很難吧。”



    朱標道:“這件事伯溫先生來做確實很難。要破局,我有個推薦的人。讓常叔叔去。”



    朱元璋睜大眼:“常遇春?他還能和文臣辯論?”



    朱標笑道:“能,怎麼不能?常叔叔難道不是文臣嗎?”



    朱元璋:“……他那個文臣啊,你難道是想讓他在朝堂上和其他文臣打一架?”



    朱標先愣了一下,然後差點笑得直不起腰:“爹,你想象力真豐富,哈哈哈哈,雖然我很期待這一個畫面。不是啦,常叔叔去說這件事,有天然的優勢。因為他是屯田元帥。”



    朱標依次給朱元璋解釋這些人話中的漏洞。



    第一,封建王朝本就不是一個法治時代,而是法治加人治。比如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說可以去別人祠堂門口吐口水,那麼就可以去別人祖祠門口吐口水嗎?法律是底線。我們是儒家,不是法家。你口口聲聲法律之外的事都能做,難道你是要讓大明變成法家治國的暴秦嗎?



    第二,潛規則的意思就是上不了檯面的東西,何況還是元朝的潛規則。你用元朝的潛規則來評價大明的官場,還問大明的皇帝為什麼不遵守元朝的潛規則。你究竟是元朝的官還是大明的官?龍椅上的皇帝是大明的皇帝還是元朝的皇帝?你是不是懷念元朝,對大明、對皇帝不忠?



    第三,圖窮匕見的一點,為什麼運糧的損耗那麼大?



    安史之亂後,糧草運輸改成了用麻袋裝。糧食不溶於水,也不會憑空蒸發。運糧隊吃的糧食和上繳的糧食也是分開計算,不存在後勤部隊為軍隊運糧時還要計算運送時吃掉的糧食。那些幾乎一半的差距是哪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