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169章 王褘執節出使雲南

    現代陳標所在時空的歷史中,王褘也去了雲南當使臣,不過當時他是被排擠去的。



    當朝中一致商量讓王褘踏上去雲南的路途時,就像是宋時那些貶謫范仲淹等憂國憂民的名臣時一樣,內心盼著他死。



    等王褘死了,他們就會灑下幾滴眼淚,寫下幾篇傳世佳作,將王褘的形象鑄造成泥塑雕像,供奉上神壇,萬人敬仰——雖然王褘死後,其子王紳千里迢迢去尋訪王褘遺骸都不得其所。



    王褘執節而死,是王褘個人的榮耀,也是洪武皇帝和洪武一朝排擠他的文臣洗不掉的汙點。



    這個時空,洪武皇帝朱元璋可沒想讓王褘離開。



    朱元璋已經竭盡全力模仿了王褘的左手字,不用王褘代筆也能以洪武皇帝的身份和標兒寫信。但朝中能讓朱元璋信任的大臣不多,能幹的大臣更不多,朱元璋恨不得把王褘按在中書省的椅子上。



    李善長也不想讓王禕離開。



    王褘比李善長年輕許多,李善長著急退休,盼著王褘能接替他的位置。



    但這個時空的王褘投奔朱元璋之後,仕途就一帆風順,心氣十分高,哪怕在朝堂,也不改狂士之風。



    何況他還看了天書,很喜歡“實踐出真理”的詞條,恨不得用雙腳踏遍華夏每一寸土地,踐行聖人的學說。



    這樣的狂士,當然不想留在中書省每天打著算盤和個賬房先生似的。為大明執節仗劍走天涯,才是王褘心中所好。



    結果兜兜轉轉,經歷了(劃掉)一哭二鬧三上吊(劃掉)無數博弈,王褘還是出使雲南了。



    其實王褘更想出使吐蕃。但朱元璋認為吐蕃太遙遠太陌生,雲南好歹在大明的“包圍”下,更安全一些。



    為了王褘的安全,朱元璋不僅派出了身手精湛的一百人輕騎扈從,還為王褘派了兩位副使節文臣作為幫手。



    這兩位文臣,一位叫花雲,一位叫康茂才。



    作為最早被強迫由武轉文的將領,兩人已經很習慣文官那套禮儀。



    康茂才本就生得像個儒將,現在他留著山羊鬍須,完全一副儒士做派。



    至於花雲,他大概現在很像年輕時候的孔聖人本尊吧,也是貨真價實的儒家學子。



    元朝的雲南既有行省的領導班子,也有藩王的行政班子。



    鎮守雲南的梁王匝剌瓦爾賽,是忽必烈皇孫甘麻剌的後代;協助梁王管理雲南的姓段,元朝俘虜大理王段氏後,仍舊讓段氏世襲雲南總管。



    梁王和段總管雖偏安一隅,但川蜀、廣西等和雲南接壤的地方都已經歸大明所有,他們早就惶惶不安。



    川蜀因為常遇春的經營,民心較為安穩,生產恢復很快。



    王褘執節從川蜀出使雲南時,因勞動改造營而興起的戲劇社早早就排演了“蘇武”等歷史中有名的使節故事。



    因此老百姓看到王褘的時候,都忍不住踮起腳尖用敬仰的目光注視王褘。



    一些會官話的是宿老和鄉紳還籌集了不少錢糧送給使節團隊,雖然使節團隊都不肯收。



    “王使節,你一定要安全回來啊。”



    “如果雲南的韃子欺負你們,趕緊派人來送信,我們打過去!”



    王褘哭笑不得;“好,好,一定。”



    他笑著對花雲和康茂才道:“常元帥所聚攏的民心,真是令褘驚訝。常元帥功臣第一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