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竹 作品

第95章 論薪火相傳的浪漫




    若不是陪客戶玩機械玩賽車等的時候需要自己手動改造機械,以便於向客戶吹牛逼,展現自己和客戶是“同類人”,陳標就算有理論知識,也看不懂這些機械構造。



    只一遍,不可能看懂一個偉大科學家的心血結晶。



    陳標先把文字部分和簡單的圖紙謄抄了一部分,勉強弄懂了燕肅的意圖,然後召集工匠們一同研究這份手稿。



    工匠們看不懂手稿中的計算內容,但能通過經驗猜測圖紙中機械的用法。



    經過陳標和工匠持續一月的研究,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



    燕肅已經制造出一個“牽一髮動全身”的能自動行走的機械,但這個機械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這個機械不用人力和畜力驅使,就要用其他動力驅使;



    第二個問題,有些機械零件太過精細,運轉一部分時間造成磨損之後,機械功能就會衰減,這和指南車、記裡鼓車一樣。



    第一個問題,燕肅已經找到了解決方法。



    他從燒開水中獲得靈感,試圖用“燃燒”和“蒸汽”來獲得動能。



    但他還未實踐就已經重病,只留下了這一個天馬行空的構想。



    陳標捧著燕肅最後一張潦草的手稿,雙手不斷顫抖。



    燕肅最後已經無法起身,自然無法實驗。



    他只能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畫成圖,用科學的計算,來空想一個不需要人力和畜力的“動能機”。



    燕肅將其稱之為“木牛流馬的心臟”。



    燕肅在圖紙最後寫道,這個理論上的“心臟”需要更多的數據和更多的實踐,而且可能還需要新的計算方法。



    不知道後來者是否有大才出現,補全這一顆“心臟”,將他的空想變成現實。



    燕肅在圖紙上寫了兩句詩,詩句文字已經模糊。但陳標能猜到他想寫什麼。



    燕肅的想法,大概和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中一樣,“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幫他實現遺願。



    “公子,這個心臟,這個心臟真的有可能做出來嗎?”



    所有的工匠臉上都帶著狂熱的表情。經過這麼多年,他們已經明白,只要公子說能做出來的東西,哪怕再匪夷所思,都能一定能做出來。



    陳標想抑制住雙手的顫抖,但不但沒能抑制住,連聲音都開始顫抖了。



    “能。這個心臟,還有個名字。”



    “蒸汽機和內燃機。”



    內燃機和蒸汽機的動能原理都是“燒開水”。蒸汽機是通過燒熱水的活塞運動供能,內燃機是通過燃料本身的劇烈燃燒產生氣體供能。



    燕肅所預想的是蒸汽機,但他的“木牛流馬”需要的是內燃機。這就是他設計“心臟”後,遲遲無法突破困境的原因。



    燕肅已經找到了替代人力畜力的辦法,但他當時想到的辦法並不適合他所製造的精密機械。



    但燕肅認為自己的思路沒有錯。他試圖減小蒸汽機的體積,一直沒能成功。



    他在病床上的時候,改變思路,準備從燃料入手,尋找能燃燒後直接產生氣體的燃料,這樣就可以減少燒開水的步驟,讓燃料直接變成“開水”。



    這就是內燃機的原理了。



    可惜,上天給燕肅的時間太少了。當他想到了這個辦法的時候,他已經大限將至。



    悠悠蒼天,何薄於我?



    陳標也在感嘆,悠悠蒼天,何薄於大宋,何薄於華夏?



    但凡燕肅晚死一兩年,這歷史可能就大不相同了。



    哪怕因為材料問題,大宋沒辦法做出“木牛流馬”,但蒸汽機和內燃機的出現,會提前導致社會變革。



    而南北宋的時候,外面還是黑暗的中世紀。這次,華夏能佔盡先機。



    陳標早就在試圖做蒸汽機和內燃機了。



    他不知道蒸汽機和內燃機的具體構造,但只要明白原理和動能公式,以工匠們的手藝,摸索個幾年,一定能把蒸汽機和內燃機造出來。



    其麻煩,也只是從“實驗用品”,變成“可普及的工業用品”而已。



    但只要有用了“實驗用品”,經過一代代的改良,普及也是遲早的事。他用不上,後世人能用上。



    工匠們研究蒸汽機和內燃機已經有了進展。他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不知道要如何運用蒸汽機和內燃機。



    發動機有了,如何製造汽車火車輪船,這些陳標一概不知。



    理科不考手繪機械工程圖啊!



    陳標只能放緩蒸汽機和內燃機的研究,將人力物力用在更有用的地方,比如黃火|藥和新式大|炮的研究。



    燕肅的研究手稿解決了陳標一直頭疼的問題。



    陳標知道如何製造“心臟”,燕肅已經做出了“身體”。只要把“心臟”放進“身體”裡,木牛流馬就從傳說中走了出來。



    其他工匠們雖然激動,但他們有陳標以前多次製作神奇物品的經驗,所以情緒波動不是特別大。



    所以他們不能理解,為何自家神奇的公子,會手捧著這一份潦草的手稿泣不成聲。



    他們不知道,陳標的“神奇”,都不是他自己的東西,是他站在巨人肩膀上,從後世學來的知識。



    而現在這份手稿,代表著華夏人自己的心血。



    從無到有,從傳說到現實。



    這不是穿越者自帶優越性的“我要用後世的科技在這個落後的古代掀起工業革命”,而是一個元末明初的後輩拿到了北宋時期先人的手稿,遵循著先人的智慧走下去的路。



    這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切實可循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前行。未來和過去交融,古代科學家的幻想將在陳標手中變成現實。



    陳標捧著手稿的時候,好似一個身穿北宋官服的士大夫正站在他面前,垂首與他對視。



    當陳標仰起頭,視線和那人交匯時,那人似乎對陳標笑了一下,所有的遺憾和不甘都變成了欣慰。



    而後身影消失,星星點點的光芒飛上天空,化作了亙古不變的繁星,悄然注視著這個即將劇烈變化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