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 作品

第44章 山陵崩

    壬辰年冬月初, 三軍會師,亂世諸國, 魏楚齊三國鼎盛。

    楚國得知後,本應與齊國修好,兩國共御外敵。但兩湘之地固若金湯,歷經常年外敵征戰,皆毫髮無損,楚王因此不屑一顧,認為魏國疆土多處苦寒,胡人眾多,必然難以教化,實力難比楚國, 僅派兵在邊防阻敵, 未有合盟之意。

    齊國佔據中原江南,戰後雖百廢待興,仍認為國力雄厚,齊王不聽良臣勸阻, 募兵眾多,三十萬大軍分撥,北攻魏國, 西攻楚國, 野心之大, 天下皆知。

    這樣的局面, 間接給魏國造成了壓力, 劉期只得下令, 讓數位大將領兵阻敵齊國, 主力攻打楚國。

    長此以往, 楚國定會覆滅,加速齊國衰退,但魏國包夾齊國的計策也將受到阻礙,諸多緣由下,使魏軍謀臣將領,夙夜憂嘆。

    這日夜雪鋪地,中軍帳裡仍燈火通明。

    劉期頭疾難忍,溫時書代行其令,餘下謀臣將領皆坐其位靜聽。

    “我軍糧草兵力充足,但兩湘之地易守難攻,常年戰火無人能攻下,以時拖延必不可。恰好齊楚兩國交戰,敵軍難以兩處防守,我之計策,分兵攻南陽郡各縣,分散楚國重兵,再徐徐圖之。”

    溫時書說到此處,拿起一宗書卷,遞給宦官傳給眾人。

    “三軍將士,來自各地,習俗不同。早在數月前,已更改軍令,治軍以明,以信為本,如今頗有成效,將士訓之以軍法,不會有人陰奉陽違,或難以服從,而且諸位將軍皆有親信,分攻必不會內亂。必攻要地,險要山脈皆在其上,諸位將軍攻之,必事半功倍。”

    眾人見之,聚集傳閱。

    儲嗣問道:“博望坡乃襄漢隘道,若我軍分兵,敵軍必從此處增援,丞相為何只派兵五千?”

    溫時書解釋道:“此處極為重要,伏兵阻敵,也難以抵抗重兵。我軍分兵前,這五千士兵就應先行,待到分兵時聲勢浩大,敵軍必會先防主力,再傳信增援,屆時這些將士已能埋伏山間。南陽難有大雪,楚軍不擅雪戰,而我軍生於北地,待到敵軍增援趕來,以雪攻之,羽箭射殺,便能阻敵多時。殺其前鋒後,這些將士皆要後撤,等到我軍援兵到來,再戰能攻其不備。”

    “此舉甚危,派精兵強將,也需後撤,旁處援兵不一定能及時趕到。”

    將士們聞言,皆陷深思。

    大雪能阻敵援軍,亦能使魏軍難以攻城,好在雙方兵力懸殊,硬攻尚可,增援博望坡,卻並非易事。

    “丞相此計甚妙,博望坡定能阻敵。”儲嗣讚歎後,又問:“但援兵……稍有不慎,這五千將士皆會喪命啊。可有別計?”

    溫時書搖頭,“唯有此計,能速破兩湘重地,不會延誤戰機。”

    話音落下,帳中嘆息不斷,漸有雜亂商議之聲。

    有謀臣領會其意,因此忿忿不平。

    “齊國卑鄙自大,竟也想攻取楚國,我軍必要在前攻下,才能使包夾計策得以實施。”

    溫時書聞言苦笑,隱下眸中情緒,只是略瞥了旁側一眼。

    要比齊國先攻楚國,這倒沒錯,但他想速破兩湘,緣由不止如此。